[实用新型]一种滑触线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6507.0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77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全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中市顺达滑触线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1/00 | 分类号: | H01R4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2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滑触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触线的结构改进,属于移动设备的输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滑触线是用来保证移动设备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导电接触的装置,它一般由固定的导体和随设备一同移动的集电器及碳刷组成。现有的一种滑触线为全铜导体制成,采用这种结构的滑触线,虽然载流量大、导电性能好,但是由于铜质刚性较差,导致滑触线易变形,且铜材的价格昂贵,生产成本较高。目前普遍使用的滑触线其结构是上部为铜导体、下部为钢质型材,如滑触线的导电体采用燕尾槽结构,支撑座采用与之配合的燕尾结构,这种结构的滑触线导电体与支撑座只有三个接触面,导致导电体与支撑座接触面积较小,导电性能较差,且长期使用后导电体和支撑座容易松脱,使用寿命短。目前又出现了一种导电体采用棱形槽的滑触线,这种结构的滑触线导电体与支撑座有四个接触面,由于仅增大了一个接触面,导电体与支撑座的接触面仍然较小,使得这种结构的滑触线受振动后仍易松动,不牢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导电体与型钢支撑座连接牢固可靠、载流量大的刚性安全滑触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滑触线,包括铜导电体和型钢支撑座,其中所述铜导电体为下端开口的空腔体,所述型钢支撑座上部形状与空腔体形状相吻合,所述空腔体包覆于所述型钢支撑座上部。
前述的一种滑触线,其中铜导电体侧面与型钢支撑座通过数个紧固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铜导电体空腔体包覆于型钢支撑座上部的结构,且铜导电体向下延伸包覆于型钢支撑座的两个侧面,从而增大了铜导电体的导电截面,增大了载流量,使得导电性能更好。同时用紧固件牢固连接铜导电体和型钢支撑座,使得铜导电体和型钢支撑座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的滑触线,包括铜导电体1和型钢支撑座2,其中所述铜导电体1为下端开口的空腔体11,所述下端开口的空腔体11端面可呈倒瓶状或类似形状,所述型钢支撑座2采用轻轨制作,也可采用工字钢制作,其上部21形状为与空腔体11形状相吻合的倒瓶状,所述空腔体11包覆于所述型钢支撑座2上部21。为了防止滑触线使用久了,铜导电体1和型钢支撑座2之间发生松动,在本实用新型的侧面,按照一定的间隔,上下设置两个紧固件3,将铜导电体1与型钢支撑座2固定连接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过程如下:先将铜导电体1挤压成与型钢支撑座2上部21形状相符合的槽形毛坯形状,然后将型钢支撑座2上部21插入铜导电体1内进行再次挤压,经过多次挤压后使得铜导电体1的空腔体11与型钢支撑座2的上部21完全吻合,两者结合紧密、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中市顺达滑触线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扬中市顺达滑触线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65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胶囊充填机
- 下一篇:立体织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