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下楼梯担架的履带支架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6373.2 | 申请日: | 2008-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40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全兴;汪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万事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1/04 | 分类号: | A61G1/04;A61G1/0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23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下楼梯 担架 履带 支架 组件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担架车,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下楼梯担架的履带支架组件。主要用于各种环境下救护输送病人下楼梯。特别适用于医疗部门与救护车配套使用。
(二)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下楼梯担架,其仅在担架车底部设置车轮。该担架车在平坦的路面上移动比较方便,但当伤员或病患需下楼梯时,该担架车的车轮在楼梯台阶上呈跳跃式运动,这样就导致座在担架车上的伤员或病患需承受楼梯台阶的颠簸振动之苦。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平稳自如的下楼梯的新型下楼梯担架的履带支架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下楼梯担架的履带支架组件,包括履带梁、履带连接片、履带轮、履带轮轴管、履带、履带梁连接管、连接杆I、连接杆II、连接杆III、调节座、调节手柄和压缩弹簧,所述履带梁有两件,左右各一件,履带梁连接管连接于左右两履带梁之间,所述履带轮有四只,分别安装在所述两履带梁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履带有两条,左右各一条,分别封闭套装在所述两履带梁上下两端的两履带轮上,所述左右两履带梁两内侧均设置有滑槽和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滑槽旁侧,与滑槽相连通,所述连接杆I、连接杆II和连接杆III横向平行布置,其中,所述连接杆I的左右两端嵌置于所述左右两履带梁两内侧的滑槽内,所述调节座也有两件,左右各一件,所述两调节座的一端分别与两连接杆I的左右两端铰接,两调节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II的左右两端铰接,所述调节手柄也有两件,左右各一件,所述两调节手柄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I的左右两端铰接,所述压缩弹簧装置于所述调节手柄与连接杆I的连接处,所述两调节手柄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履带梁内侧中间铰接,所述连接杆III连接于所述两调节手柄之间。
工作原理:
下楼梯时,履带支架组件处于打开状态,履带支架组件的连接杆I卡置于履带梁内侧的定位孔内。此时履带支架组件的履带与楼梯的台阶相接触,履带沿楼梯的台阶向下运动,带动下楼梯担架缓慢平稳的向下移动,达到平稳自如的下楼梯的目的;到达平坦的地面后,下楼梯担架底部的轮子着地,推动下楼梯担架可以自由的在平地上移动;平时不用时或不需下楼梯时,可将履带支架组件折叠收起。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单手抓住连接杆II向上提起,连接杆II通过调节座带动连接杆I,使连接杆I两端脱离履带梁内侧的定位孔,并沿着履带梁内侧的滑槽向上滑移,同时,连接杆I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调节手柄绕该调节手柄与背板组件的铰接点向下转动,使履带支架组件向里靠近背板组件。反之,当需打开履带支架组件时,只需单手抓住连接杆II向下压,连接杆II通过调节座带动连接杆I,使连接杆I两端沿着履带梁内侧的滑槽向下滑移,直至卡入脱离履带梁内侧的定位孔内。
与现有楼梯担架车相比,采用本履带支架组件的下楼梯担架,使担架车可沿着楼梯的台阶平稳自如的向下移动。让座在担架车上的伤员或病人避受楼梯台阶的颠簸振动之苦。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履带支架组件侧视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型下楼梯担架的履带支架组件处于打开状态立体图。
图4为图3的前侧视图。
图5为图3的前侧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履带支架组件与背板组件处于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
履带梁 1
履带连接片 2
履带轮 3
履带轮轴管 4
履带梁连接管 5
垫圈 6
连接杆 I 7
连接杆 II 8
连接杆 III 9
调节座 10
调节手柄 11
压缩弹簧 12
履带 13
背板组件 14
滑槽 1.1
定位孔 1.2。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6,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新型下楼梯担架的履带支架组件,主要由履带梁1、履带连接片2、履带轮3、履带轮轴管4、履带梁连接管5、垫圈6、连接杆I 7、连接杆II 8、连接杆III 9、调节座10、调节手柄11、压缩弹簧12和履带13组成。所述履带梁1有两件,左右各一件,履带梁连接管5连接于左右两履带梁1之间,所述左右两履带梁1的外侧下部通过履带连接片2与所述背板组件的左、右背板方管的内侧下部铰接,所述履带轮3有四只,通过履带轮轴管4分别安装在所述两履带梁1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履带13有两条,左右各一条,分别封闭套装在所述两履带梁1上下两端的两履带轮3上。所述左右两履带梁1两内侧均设置有滑槽1.1和定位孔1.2,所述定位孔1.2设置于滑槽1.1旁侧,与滑槽1.1相连通。所述连接杆I 7、连接杆II 8和连接杆III 9横向平行布置,其中,所述连接杆I7的左右两端嵌置于所述左右两履带梁1两内侧的滑槽1.1内,所述调节座10也有两件,左右各一件,所述两调节座10的一端分别与连接杆I7的左右两端铰接,两调节座1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II 8的左右两端铰接,所述调节手柄11也有两件,左右各一件,所述两调节手柄1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I7的左右两端铰接,所述压缩弹簧12装置于所述调节手柄11与连接杆I7的连接处,两调节手柄1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背板组件的左、右背板方管的内侧中间铰接,所述连接杆III 9连接于所述两调节手柄11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万事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江阴万事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63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