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集型母线槽插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15911.6 | 申请日: | 2008-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64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廷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强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8 | 分类号: | H01R13/18;H01R13/64;H02G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221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集型 母线槽 插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密集型母线槽插口装置,属于低压输配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铜铝复合母线槽插口,其结构是用加锰钢片托在铜插脚的两侧,铜插脚与绝缘件的连接用自攻锁紧螺丝直接紧固在绝缘件上;各相导电排两侧配有两片呈凸凹形的铜插片,两片凸凹形的铜插片成一体铆接在母线槽内的相线导体两侧,在母线槽的上下两面,交错开设插口孔,导电排设置在插口孔内成菱形,每一相位的安全间距分别为21mm;在母线槽插口处安装插盒,铜插脚装在插接箱内。由于各相导电排两侧配有两片呈凸凹形的铜插片,两片凸凹形的铜插片在实际使用时容易发生变形,造成接触电阻增大,提高了温升,易发热击穿,使铜插脚接触母线槽外壳而产生短路,直接影响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由各相导电排两侧配有两片呈凸凹形的铜插片所带来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可有效降低接触电阻,增强过载能力,避免铜、铝材质的直接过镀,减小了温升,提高了安全性能的密集型母线槽插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其结构是用加锰钢片托在铜插脚的两侧,铜插脚与绝缘件的连接用自攻锁紧螺丝直接紧固在绝缘件上;在母线槽的上下两面,交错开设插口孔,各相导电排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插口孔内,该插口孔成锥形,每一相位的安全间距分别为21mm;在母线槽插口处安装插盒,铜插脚装在插接箱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省去了在各相导电排两侧配有两片呈凸凹形的铜插片,从而避免了两片凸凹形的铜插片在实际使用时容易发生变形,造成接触电阻增大,提高温升,易发热击穿,使铜插脚接触母线槽外壳产生短路等现象,极大地确保了密集型母线槽的连接质量,提高了安全性能。无需开凸凹形的铜插片模具,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PE相导电排插口孔的内径小于其它各相导电排插口内径,防止了使用过程中误插。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密集型母线槽插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密集型母线槽插口装置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1是A相导电排、2是B相导电排、3是C相导电排、4是N相导电排、5是支撑架、6是PE相导电排、7是安装面板用螺钉、8是面板、9是面板外壳、10是A相导电排插口孔、11是B相导电排插口孔、12是C相导电排插口孔、13是N相导电排插口孔、14是PE相导电排插口孔、15是盒体。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其结构是用加锰钢片托在铜插脚的两侧,铜插脚与绝缘件的连接用自攻锁紧螺丝直接紧固在绝缘件上,在母线槽的上下两面,交错开设插口孔,各相导电排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插口孔内,该插口孔成锥形,确保各相导电排与其相对应的插口孔间的可靠接触。每一相位的安全间距分别为21mm;在母线槽插口处安装插盒,铜插脚装在插接箱内。盒体15上加盖面板防污杂物漏入。
PE相导电排插口孔14的内径是其他各(A相导电排插口孔10、B相导电排插口孔11、C相导电排插口孔12、N相导电排插口孔13)相插口孔内径的1/2,有效的防止误插,也就是说PE相导电排插口孔14的内径是A相导电排插口孔10或B相导电排插口孔11或C相导电排插口孔12或N相导电排插口孔13插口孔内径的一半。
母线槽连接装置为注塑模块式固定导电排的结构,即两节母线槽各相序母排,用连接器连接。
由原来用螺栓和螺帽,将铜插脚片连接在绝缘件的方式现改为用加锰钢片托在铜插脚的两侧,利用加锰钢片的张缩弹性调节使用间隙,插脚与绝缘件的连接改用自攻锁紧螺丝直接坚固在新材料绝缘件上。
该母线槽的位置延着密集型母线槽的纵向,根据用户的需求,可以在母线槽的上下两面,交错开设插口孔,内部的导电排符合国标要求,每一相位的安全间距分别达到21mm.配上插盒,使每一相序清晰明了。母线干线电流与插接箱在插接过程中,铜插脚直接插入对应相序的铜导体的两侧,降低接触电阻,增强过载能力,减小了温升,铜插脚与铜导体直接配合插拔,因硬度相同使两者之间的插拔次数足以满足标准及使用要求,另在母线槽插口处安装了防错相插盒,杜绝了插接箱在插拔过程及使用时因铜插脚接触母线槽外壳而产生的短路及错相现象,维护了整个母线系统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强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强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59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