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相电机热保护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15797.7 | 申请日: | 2008-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77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匡法荣 |
| 主分类号: | H02H7/08 | 分类号: | H02H7/08;H02H5/04;H01H37/72;H01H37/02;H01H37/52;H01H37/68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顾伯兴 |
| 地址: | 213127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相 电机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保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在过流过热时,能切断电源,使电机不被烧坏的三相电机热保护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三相电机热保护器,通常采用三相空气开关或者采用双金属片作为三相电机的过载保护;前者可靠性差,而且价格昂贵,后者将保护器直接与电机线圈连接,利用双金属片中上下两层金属的热涨率不同,双金属片受热弯曲的原理,在保护器感应到电机线圈受热超过规定额度时,双金属片动作将电机电路切断,从而达到保护电机的目的,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200720047818.4,名称为电流温度过热保护器所公开的一种结构,其包括底部具有开口的外壳、封闭所述外壳底部开口的接线座、设置有动触头的双金属片、两静触片以及三个接线柱,三个接线柱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机线圈电连接,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接线座位于外壳内,所述两静触片的一侧分别与静触头固定连接,另一侧分别与其中两接线柱位于所述外壳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两两相对两设;这种结构的热保护器,一方面,由于外壳及接线座均为绝缘材料,因而其相对于金属材料或者导电材料而言,其热传导率较低,因此,双金属片对保护器外部环境的温度变化反应较差;另一方面,由于双金属片在使用较长时间后会发生失效,在电机过流过热状态时不发生变形或者变形较小,不能有效切断电机电路,从而烧毁电机,甚至发生烧毁设备引起火灾的事故,再者,这样的保护器使用的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加工制造也较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双金属片能够感应保护器的外部温度,而且在电机过流过热时,能有效切断电路且性能可靠、结构简单的三相电机热保护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一种三相电机热保护器,包括底部开口的外壳、封闭所述外壳底部开口的盖板、设置有动触头的双金属片、两静触片以及三个接线柱,所述三个接线柱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机线圈电连接,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盖板位于外壳内,所述两静触片的一侧分别与静触头固定连接,另一侧分别与其中两接线柱位于所述外壳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相向两设,所述外壳和盖板均由导电材料构成,所述三个接线柱分别与盖板绝缘连接,所述双金属片与外壳连接,所述另一接线柱位于所述外壳内的一端还连接有至少一个在过流时熔断的导热片,该导热片的一端与所述盖板相抵接。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外壳和盖板均由导电材料构成,双金属片与外壳连接,因而双金属片能够感应保护器外部环境的温度变化,当保护器外部温度过高时,能通过外壳和盖板将热量传递给保护器内部的双金属片,使双金属片发生变形,从而切断电机电路;又由于另一接线柱位于外壳内的一端连接有至少一个在过流时熔断的导热片,导热片的一端与所述盖板相抵接,因此在电机过流过热而双金属片由于失效而不发生变形时,所述导热片即时熔断,使该接线柱与盖板不相接触,从而切断了电机电路,防止事故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三个接线柱分别通过玻璃与所述盖板绝缘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使得接线柱与盖板之间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而且玻璃的价格也较低廉,有利于节省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所述导热片为厚度0.4~0.8毫米的金属片,优选为0.6毫米;采用这样的导热片,在过流时具有良好的熔断性,而且在工作时还具有加热和限流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种改进,所述双金属片的中部与所述外壳的内腔顶部铆接或焊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加工较方便,连接稳定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种改进,在所述外壳与盖板构成的密闭腔室内设有惰性气体;采用这样的结构,惰性气体能起到良好的灭弧作用和很好的导热性能。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相电机热保护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三相电机热保护器与电机线圈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匡法荣,未经匡法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57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极内馈调速电机的转子绕组
- 下一篇:移动式电缆收放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