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箱式结构内燃机车车架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15131.1 | 申请日: | 2008-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10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 发明(设计)人: | 闫俊花;蒋映初;胡晓春;刘键;宋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成工矿机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C5/00 | 分类号: | B61C5/0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 地址: | 213023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箱式 结构 内燃机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车领域,尤其是一种箱式结构内燃机车车架。
背景技术
内燃机车车架承受荷载最大,并传递牵引力使列车运行,因此车架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内燃机车车架大部分是中梁承载式的结构,这种结构只考虑中梁承受全部载荷,由于中梁占用机车全长方向的全部中间位置,给机车各部件布置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且机车重心较高,机车运行起来,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内燃机车车架中梁式承载结构所带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箱式结构内燃机车车架,它是一个完整的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能很好地承受各种方向力的承载结构,且减轻了整机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箱式结构内燃机车车架,具有左侧板和右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的前端与后端分别焊接有前端板和后端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还焊接有前中隔板和后中隔板,前中隔板和左侧板和右侧板以及前端板组成的底面焊接有前底板,后中隔板和左侧板和右侧板以及后端板组成的底面焊接有后底板,构成一个箱形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箱式结构的车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很好地承受各种方向的力,由于没有贯穿机车全长的中梁,车架中部的位置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机车的重量也减轻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左侧板,2.右侧板,3.前端板,4.后端板,5.前中隔板,6.后中隔板,7.前底板,8.后底板,9.液力变矩器安装座,10.车轴齿轮箱拉臂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箱式结构内燃机车车架,具有左侧板1和右侧板2,左侧板1和右侧板2之间的前端与后端分别焊接有前端板3和后端板4,左侧板1和右侧板2之间还焊接有前中隔板5和后中隔板6,前中隔板5和左侧板1和右侧板2以及前端板3组成的底面焊接有前底板7,后中隔板6和左侧板1和右侧板2以及后端板4组成的底面焊接有后底板8,构成一个箱形梁结构。
车架是机车的骨架,是安装动力机、车体、弹簧装置的基础。如图1、2所示,车架上还设置有液力变矩器安装座9、车轴齿轮箱拉臂座10等部件,车架下部还装设车钩、缓冲装置,车架承受荷载最大,当柴油机发出的动力传输给传动装置,通过对柴油机、传动装置的控制和调节,将适应机车运行工况的输出转速和转矩送到每个车轴齿轮箱驱动动轮,动轮产生的轮周牵引力传递到车架,由车架端部的车钩变为挽钩牵引力来拖动或推送车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成工矿机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成工矿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51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滤波的计数器
- 下一篇:一种双目测量方法及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