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低噪纺织空调轴流通风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4514.7 | 申请日: | 2008-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65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昌泽舟;孙建中;张余洁;曹革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宏达风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38 | 分类号: | F04D29/38;F04D29/34;F04D25/08;F04D19/0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26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纺织 空调 轴流 通风机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纺织企业空调室加湿通风用的轴流通风机,也可用于其它无腐蚀气体的通风换气场合,属于纺织空调通风设备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用于纺织厂空调系统的通风机,主要为FZ系列纺织轴流通风机。轴流通风机的核心部件是叶轮。FZ系列轴流通风机叶轮叶型常采用窄叶型,叶轮轮毂为圆柱形,采用上、下两块夹瓦固定并锁紧叶片安装柄。其性能较好、效率高,但存在着噪声高、叶片数目多等缺陷,其噪声污染严重,用材多、结构复杂、加工制造成本高。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风机的不足之处,在满足纺织行业空调系统所需要的性能、风机效率和电机功率的前提下,提供一种具有高效率、低噪声、低成本、结构简单、性能优良的高效低噪纺织空调轴流通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低噪纺织空调轴流通风机,包括集流器、叶轮、机壳和电动机,所述叶轮由具有球形表面的叶轮轮毂和均匀分布在轮毂上的3~6个前倾前弯机翼形叶片所组成。
本实用新型高效低噪纺织空调轴流通风机,所述叶片的叶型为前倾前弯机翼形,其结构为:轮毂直径与叶轮直径之比为0.35~0.45,叶片长度为240~600mm;叶片根部即叶片相对长度为0处的基元叶型的叶片相对安装角为0°,其基元叶型的弦长与叶片长度之比为0.4~0.45;叶片相对长度为0.188处的基元叶型的叶片相对安装角为0°~3°,其基元叶型的弦长与叶片长度之比为0.5~0.55;叶片相对长度为0.376处的基元叶型的叶片相对安装角为0°~3°,其基元叶型的弦长与叶片长度之比为0.55~0.6;叶片相对长度为0.564处的基元叶型的叶片相对安装角为0°~3°,其基元叶型的弦长与叶片长度之比为0.6~0.65;叶片相对长度为0.752处的基元叶型的叶片相对安装角为-3°~0°,其基元叶型的弦长与叶片长度之比为0.65~0.7;叶片相对长度为0.94处的基元叶型的叶片相对安装角为-8°~-5°,其基元叶型的弦长与叶片长度之比为0.8~0.85。
本实用新型高效低噪纺织空调轴流通风机,所述叶片采用铸造铝合金浇铸或压力铸造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叶轮轮毂与叶片配合面为球形表面,叶片根部也铸造成球形,这就保证了叶轮轮毂与叶片根部的间隙,而且此间隙不随叶片安装角度的旋转变化而改变。叶片的叶柄被固定在轮毂上均匀分布的叶片槽内,和下面的叶片固定板一起,被内六角螺栓所紧固,从而保证了叶片在叶轮旋转时不松动。位于轮毂轴对称中心部位的锥套,是为方便拆卸叶轮而设置的,锥套内有键槽,用于连接电动机和传递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纺织空调用轴流通风机在流量4000~360000m3/h,全压50~800Pa工作区域内高效率、低噪声的运转,使得该新型轴流风机具有流量大、风压高、效率高、噪声低、工作区域宽广、生产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对于纺织空调系统加湿通风及其它无腐蚀气体的通风换气场合有着良好效果。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效低噪纺织空调轴流通风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效低噪纺织空调轴流通风机叶轮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叶柄部位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高效低噪纺织空调轴流通风机叶轮叶片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
集流器1、叶轮2、机壳3、电动机4、叶片5、轮毂6、叶片固定板7、紧固螺栓8、锥套9、轮毂后盖板10;叶片长度l、基元叶型的叶片弦长b、基元叶型的叶片相对安装角α;0-0、1-1、2-2、3-3、4-4、5-5截面分别为叶片相对长度(基元叶型所在截面长度与叶片长度之比)为0、0.188、0.376、0.564、0.752、0.94处的截面。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宏达风机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宏达风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45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