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膜低音扬声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3720.6 | 申请日: | 200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79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朱斯忠;余明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明月 |
主分类号: | H04R9/04 | 分类号: | H04R9/04;H04R9/06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 琪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音 扬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声器,尤其是一种平板扬声器。
背景技术
扬声器除了常见的电动扬声器外,还有平板扬声器、带式扬声器、电磁扬声器、静电扬声器、压电扬声器等。从民用市场来看,电动扬声器仍然为主流。近年来,由于与超薄显示器相配的电视机的流行,平板扬声器也因其频响范围宽、全方位指向性,特别是其超薄的特性,使这种商品的市场份额随之增加,但它仍然无法与电动扬声器抗衡。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板扬声器在低音效果的表现能力差,无法还原频率低于200Hz的声音,音乐缺少震撼感和感染力。而电动扬声器由于频响范围小,通常低音单元必须与高音单元甚至中音单元同时使用,因此大大增加了音响设备的成本。尤其是低音单元,由于它的前室效应和振膜的前后声音互为反相的特性,实际使用时,必须将它装入一个体积相对宠大的箱体内才能避免其“空洞现象”和“声短路”现象,给音响设备的制造、运输和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研发和设计一种厚度薄、低音效果好的新式扬声器已成市场的急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电视机、电脑等带有音响的设备提供一种厚度薄而其低音效果好的新型软膜低音扬声器。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方案的软膜低音扬声器的基本结构与现有平板扬声器的不同在于,用一块富有弹性的平面软塑料振膜代替了硬性的平板振膜,或者说,软膜扬声器是用一块富有弹性的平面软塑料振膜代替了锥形振膜的电动扬声器。因此,除振膜外,其主体结构与电动扬声器相似。
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与电动扬声器一样包括含有圆环形的磁铁和圆环形的导磁体的磁路系统、含有圆筒形的音圈骨架、音圈、定位弹簧板和振膜的震动系统和倒锥面形的骨盆,其改进是:
所说的振膜是一个具有良好弹性的、圆形平面软塑料薄膜,该振膜固定在一个环形的振膜边框上,于是构成了单谐振点的振膜;振膜的厚度可以在0.01—3毫米之间,可根据扬声器的大小和所设计的频率来选择;
所说的定位弹簧板位于振膜下面适当的距离,用来限制振膜的震动幅度;
所说的骨盆的上端面与定位弹簧板装配在一起,下端面与导磁体的上平面装配在一起;
所说的音圈骨架固定在定位弹簧板的中央孔中,其上端与振膜相连接,下端的外圆上缠绕音圈;该音圈并位于导磁体的芯孔中;
所说的磁铁置于导磁体的下面并装配在一磁铁托架上,该磁铁托架的中心设有一凸起的圆柱,该圆柱伸入音圈骨架的孔中。
进一步地,在振膜边框和骨盆之间还可以设置多个连接筋条,从而使二者连为一体。
更进一步地,在所说的振膜中的一个或多个同心圆上可以固定有一个或多个刚性的分频环;或者,
在所说的振膜中的一个或多个同心圆上也可以设置有不同厚度的分频区,该分频区从振膜的外圆至圆心逐区加厚,从而形成多谐振点的振膜,使扬声器在20Hz—500Hz的低频范围内有相对一致的响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软膜扬声器的磁路系统比振膜的直径小得多,从而振膜的口径就可以做得比普通扬声器大很多,这就为低频的向下延伸奠定了基础,因此,软膜扬声器在不需要音箱状态下,也能全面还原低音效果,实现低音和重低音的无音箱化。这样,用软膜扬声器制作的音响设备就可以做得很薄,不但改善了低音音质,降低了音响设备的成本,减轻了重量,方便包装和运输,而且减少了使用空间,尤其是在视频设备超薄化的今天,音响设备超薄化的意义更加重大。
2、由于在振膜上可以增加分频环或甚至分频区,从而形成多谐振点的振膜,使扬声器在20Hz—500Hz的不同低频范围内都有相对一致的响应力,从而使音质大大提高。
3、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可适用于各种带音频的设备中。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便于理解和更加清晰,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其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明月,未经余明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37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