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遥控器及电视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13655.7 | 申请日: | 2008-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24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 发明(设计)人: | 董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5/44 | 分类号: | H04N5/44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 地址: | 51805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遥控器 电视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视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遥控器及电视机。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电视时代的到来,电视节目的丰富和多样化将会是数字电视时代的一个亮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电视节目都适合所有用户看,而有些电视机主人订制的电视节目不希望别人看到,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为了自己的隐私不为别人侵犯,对特定的电视节目进行加锁也就成了电视的一个必要功能。
当前的加锁、解锁方法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为一次加锁一次解锁方式,即电视开机后,只要经过一次解锁,解开密码后,观看其他任何加锁的电视节目时,都不需要再次输入密码,进行解锁,直到关机后,下次再次开机才自动上锁,但是当一次解锁之后,在下次开机之前不需要进行任何解锁就可以收看加锁的电视节目,加锁功能失效;另一种是不进行一次解锁,即每次查看任何一个加锁的电视节目都需要输入密码解锁,这个过程很繁琐,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遥控器及电视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一次解锁之后对所有加锁的电视节目的加锁功能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遥控器,所述遥控器包括接收用户通过向电视机发送遥控码对电视节目进行一次快捷加锁指令的加锁按键,以及与所述加锁按键连接,向电视机发送对电视节目进行一次快捷加锁的遥控码的遥控码发送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视机,包括电视机本体和与所述电视机本体相匹配第一遥控器,所述电视机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包括接收用户通过向所述电视机本体发送遥控码对电视节目进行一次快捷加锁指令的加锁按键,以及与所述加锁按键连接,向所述电视机本体发送对电视节目进行一次快捷加锁的遥控码的遥控码发送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遥控器的加锁按键接收用户输入的一次快捷加锁指令,遥控码发送电路根据接收到的一次快捷加锁指令,发送相应的遥控码对电视节目进行一次快捷加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次解锁之后对所有加锁的电视节目的加锁功能失效的问题,而且用户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的加锁按键接收用户输入的一次快捷加锁指令,遥控码发送电路根据接收到的一次快捷加锁指令,对电视节目进行快捷加锁或一次解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次解锁之后对所有加锁的电视节目的加锁功能失效的问题,而且用户操作方便。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图中仅给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电视机包括电视机本体11、与电视机本体11相匹配的第一遥控器12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遥控器13,其中,与电视机本体11相匹配的第一遥控器12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遥控器13分别通过无线方式与电视机本体11连接,该无线方式可以为红外线传输协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遥控器13包括接收用户通过向电视本体11发送遥控码对电视节目进行一次快捷加锁指令的加锁按键131,与加锁按键131连接,对加锁按键131接收的加锁指令类型进行检测判断的检测判断电路132,以及与检测判断电路132连接,向电视机本体11发送对电视节目进行一次快捷加锁的遥控码的遥控码发送电路133,其中,为了方便,可以在遥控器13上仅仅设置单一的一个加锁按键131,但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遥控器13为微型控制器,其分离于电视机本体11和与电视机本体11相匹配的第一遥控器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遥控器13可以做成一个装饰物的形状,悬挂在用户的钥匙链或手机链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36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