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液晶电视的LED背光源动态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3594.4 | 申请日: | 2008-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51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吉科;孙 伟 |
地址: | 518055***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液晶电视 led 背光源 动态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亮度控制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LED背光源动态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是被动发光显示器件,需要背光模组才能正常工作。大多数液晶显示屏采用冷阴极荧光(CCFL)背光模组,CCFL背光模组一般为常亮型的发光,即使调节亮度,也是人为的极慢速的调节,不能做到随图像内容而自动的调节背光亮度,导致液晶显示屏的动态对比度、整机功耗等性能较差。目前,使用液晶显示屏的液晶电视正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但其CCFL的背光模组的缺点限制了其性能的提高。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模组具有色彩还原性好,对比度高、亮度高,以及发光控制速度快等优点,近年来已开始用于大尺寸液晶电视,但一般而言,都是采用恒流源控制其发光,仍然没有较好地做到随图像内容而自动的调节背光亮度,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动态对比度较差、整机功耗较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动态对比度较差、整机功耗较高缺陷,提供一种动态对比度较好、整机功耗较低的用于液晶电视的LED背光源动态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于液晶电视的LED背光源动态控制装置,包括用于驱动其连接的多个LED发光且通过其输出波形调节所述LED发光强度的恒流源驱动电路,还包括用于从视频处理装置输出信号中提取其当前帧的最大灰度值和具有所述最大灰度值的象素点数目的检测电路以及接收所述最大灰度值和具有最大灰度值的象素数、并依此得到所述恒流驱动源的驱动波形占空比、产生驱动波形输出到所述恒流源驱动电路的占空比控制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液晶电视的LED背光源动态控制装置中,所述占空比控制电路还包括比较所述最大灰度值象素数与预设数大小、并在最大灰度值象素数大于所述预设数时使其输出的驱动波形占空比为D/(2N-1)的判断电路,其中,D为所述当前的最大灰度值,N为所述视频信号的比特数。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液晶电视的LED背光源动态控制装置中,所述预设值包括小于2N-1的正整数。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液晶电视的LED背光源动态控制装置中,还包括将视频信号转换为RGB格式信号的第一转换电路,所述第一转换电路输出端与所述检测电路输入端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液晶电视的LED背光源动态控制装置中,所述当前帧的最大灰度值包括红色最大灰度值、绿色最大灰度值和蓝色最大灰度值;所述当前帧中具有最大灰度值的象素数包括具有红色最大灰度值象素数、具有绿色最大灰度值象素数和具有蓝色最大灰度值象素数;所述判断电路分别判断所述具有红色最大灰度值象素数、具有绿色最大灰度值象素数和具有蓝色最大灰度值象素数与其相应的预设值的大小。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液晶电视的LED背光源动态控制装置中,还包括用于根据排序电路输出的最大灰度值和最大灰度的象素数目对所述信号进行灰度补偿的灰度补偿电路和将视频信号由RGB格式转换为适应液晶电视显示屏显示的第二转换电路;由所述第一转换电路输出的信号依次通过所述检测电路、灰度补偿电路传和所述第二转换电路传送到所述液晶电视显示屏显示。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液晶电视的LED背光源动态控制装置中,还包括用于根据输入的校正数据,调节各LED的工作电流从而使其亮度一致的恒流源控制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液晶电视的LED背光源动态控制装置中,所述校正数据包括通过测量各LED在最大占空比信号驱动下的亮度与亮度期望值比较而得到的数据。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液晶电视的LED背光源动态控制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从当前图像信号中取出其最大灰度值和具有所述最大灰度值的象素点数目,并以上述数据为依据调整其LED的驱动波形占空比(即调整其亮度),从而得到较好的动态对比度、较低的整机功耗。而在图像信号送去显示之前对其进行灰度补偿和对多个LED进行亮度均衡则进一步提高了动态对比度的指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液晶电视的LED背光源动态控制装置实施例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35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