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振膜及应用该振膜的扬声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213425.0 | 申请日: | 2008-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79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 发明(设计)人: | 查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7/00 | 分类号: | H04R7/00;H04R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16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扬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声元件及一种电声转换器,尤其涉及一种电声振动元件和一种扬声器。
背景技术
对于电声转换器,如扬声器、受话器等而言,振动元件的结构是影响其发声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尤其对于扬声器而言,振膜的结构是影响其发声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因而对振膜的设计一直是扬声器领域内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仅以扬声器中的振膜为例讲述相关技术。相关技术中,扬声器的振膜M1上有褶皱S1,该褶皱S1是对称的,如振膜的褶皱S1关于振膜M1的轴对称,请参见图1。此种结构的振膜,从原理上说,有利于保持扬声器在工作时的平衡性,获得好的性能。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其他部件或工艺的影响,如由于结构的限制,出声孔是无法做到对称结构的;由于音圈线的出线端封胶处理等工艺的影响,使得扬声器整体状态的不对称,不平衡,从而导致扬声器产品性能变差,如失真增大,纯音不良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膜,以解决振膜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扬声器,以解决扬声器产品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振膜,所述振膜包括一紧固部分,一保持部分和连接所述紧固部分和保持部分的连接部分;所述振膜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分内的褶皱,所述褶皱分为第I群集和第II群集,第I群集中褶皱分布的密度大于第II群集中褶皱分布的密度。
优选的,所述振膜为跑道形,振膜的紧固部分、保持部分和连接部分是与所述振膜相对应的跑道形。
优选的,所述第I群集中相邻褶皱之间的角度为6度,所述第II群集中相邻褶皱之间的角度为15度。
优选的,所述第I群集或第II群集的延长线汇集于振膜的中心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振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位于振膜上褶皱的设置打破了相关技术中对称设置的方法,配合上与其结构相配的其他部件或者工艺,在与其他部件配合时,可以真正实现振膜对称和平衡,从而使振膜达到良好的性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由于该扬声器包括如上结构的振膜,该振膜再配合上与其结构相配的其他部件或工艺,可以实现扬声器整体的对称和平衡,从而提高了扬声器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对称结构的振膜;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非对称结构的振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膜M,振膜M包括一紧固部分B,一保持部分H和连接紧固部分B和保持部分H的连接部分C;振膜M还包括设置于连接部分C内的褶皱S,褶皱S分为第I群集和第II群集,第I群集中褶皱分布的密度大于第II群集中褶皱分布的密度。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以振膜M的短轴或长轴为界将褶皱S分为第I群集和第II群集。褶皱S也可以从连接部分C的内部延伸至连接部分的外部,以上连接部分C的内部是靠近振膜中心的边缘,连接部分C的外部是原理振膜中心的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振膜M为跑道形,振膜M的紧固部分B、保持部分H和连接部分C是与所述振膜M相对应的跑道形。但振膜不限于跑道形,如也可以是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I群集相邻褶皱S之间的角度为6度,第II群集相邻褶皱S之间的角度为15度。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I群集褶皱S的延长线汇集于振膜M的中心线上的一点e;第II群集褶皱S的延长线汇集于振膜M的中心线上的一点f.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振膜M的紧固部分B位于保持部分H的外部,保持部分H位于紧固部分B内部,但实际上,也可以是振膜M的紧固部分B位于保持部分H的内部,保持部分H位于紧固部分B外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扬声器,该扬声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振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未经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34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