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伞下槽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12554.8 | 申请日: | 2008-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81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 发明(设计)人: | 罗祖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联扬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5B25/06 | 分类号: | A45B25/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清方 |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伞下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晴雨伞的伞下槽。
背景技术
现有的伞下槽,大多为一中间设有通孔的回转体,设置于该回转体内的通孔用于穿插伞杆,方便伞下槽在伞杆上来回移动。在该伞骨槽上方设有用于连接伞骨支撑杆的蜂巢状伞骨支撑杆连接口,该伞骨支撑杆连接口设置于一个平面内,用于与伞骨支撑杆连接,当张伞时,伞骨支撑杆将伞骨架张开,当收伞时,伞骨支撑杆将伞骨架收拢;在伞下槽还设有用于容置止回弹片的弹片口,当伞收拢时,止回弹片弹起来,卡在所述弹片口内,让伞下槽定位在伞杆上,保持伞处于收拢状态。但是,现有的下伞槽由于结构的关系,当人们在收伞过程中,下拉伞槽时,有些人往往会在下拉下伞槽的过程中,使下伞槽有所转动,使得下伞槽下拉到位后,其上的弹片口不能正确地对准止回弹片,必须回转一定角度才可使两者对准,造成使用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简单、不会产生下伞槽旋转的下伞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伞下槽,为一中间设有通孔的回转体,在该回转体上方设有用于连接伞骨支撑杆的蜂巢状伞骨支撑杆连接口和用于容置止回弹片的弹片口,在所述蜂巢状伞骨支撑杆连接口的下方设有第一开口槽,在所述第一开口槽内设有第一圆环。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所述第一开口槽下方,离所述第一开口槽一定距离设有第二开口槽,在所述第二开口槽内设有第二圆环。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之间为内凹的弧形线段回转体。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所述蜂巢状伞骨支撑杆连接口的下方设有开口槽,并在所述开口槽内设有圆环的结构,这样,当人们收伞时,手可以直接握在圆环上,即使使用者在收伞时,有一个旋转的分力,这时,也只会使圆环产生旋转,而下伞槽主体结构不会旋转,如此,就保证了下伞槽在下拉到位时,其上的弹片口能准确对准止回弹片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去掉圆环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图1至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去掉圆环后的结构示意图。它是一种回转体式伞下槽100,在所述下伞槽100的中央设有通孔110,该通孔110的作用是用于穿插伞杆,可让该下伞槽100在伞杆上来回移动,便于人们开伞或收伞;在所述回转体式伞下槽100的上方设有用于连接伞骨支撑杆的蜂巢状伞骨支撑杆连接口120(参见图2),在所述下伞槽100上设有用于容置止回弹片130的弹片口(不可见),在所述蜂巢状伞骨支撑杆连接口120的下方,靠近所述蜂巢状伞骨支撑杆连接口120设有第一开口槽140,在所述第一开口槽内140设有第一圆环150。在所述第一开口槽140下方,离所述第一开口槽140一定距离设有第二开口槽160,在所述第二开口槽160内设有第二圆环170。所述第一开口槽140和第二开口槽之间160为内凹的弧形线段回转体1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联扬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联扬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25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