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步蓄冷蓄热节能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12243.1 | 申请日: | 2008-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77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 发明(设计)人: | 向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向旺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8D2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48000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蓄热 节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冷和蓄热系统,尤指一种利用谷期电价制冷、蓄冷并供冷,同时又能蓄集废热、供热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能源作为工业的命脉需求量与日俱增,由于能源的供给与需求在数量和时间上不能很好地匹配和协调,造成大量能源浪费,过度的浪费和开采使得全球出现了能源危机。
众所周知,空调的用电量在电网中特别是民用电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空调的耗电在400~450亿千瓦/时以上,占其它生活用电的30%~60%,这个比例还在攀升,是最主要的耗电大户之一,从而导致日间供电不足,夜间电站发电能力富余,锅炉效率下降,水力资源浪费,电网供电出现“峰谷”现象,由于用电结构决定了电网的低谷电力过剩造成电能白白浪费,而用电高峰期又使得电力又不足,严重的影响了日常的生产、生活。
从空调用电入手解决电网峰谷差问题,无疑是最有效的,采用蓄冷空调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能源得到合理使用,而且蓄能空调系统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大到商场、办公写字楼、银行、会场、影剧院等,小到宾馆、饭店、酒楼甚至住宅等。
蓄冷空调是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同时也是空调负荷很低的时间),制冷机组开机制冷并由蓄冷设备将冷量储存起来,白天电网高峰用电期间(同时也是空调负荷高峰时间),再将冷量释放出来满足用电高峰空调负荷的需要,这样,制冷系统的大部分耗电发生在夜间电网的低谷期,而且白天用电高峰期只有辅助设备在运行,可缓解日间用电供给不足,夜间电力资源利用不足的矛盾,从而有效的实现用电负荷“削峰填谷”。
蓄冷空调系统能够转移电网的高峰用电量,平衡电网峰谷差,能“削峰填谷”不仅提高电站电网的效能,又可降低电站电网的建设容量,节省大量的建设投资,更能提高现有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的使用率,同时,可以减少能源使用(特别是火力发电)引起的环境污染,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如果我国电网负荷降低一个百分点,则可以每年节约700万吨标煤,可减少S02排放约40万吨,减少C02排放约800万吨,“削峰填谷”能更少的破坏生态并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为了鼓励用户“削峰填谷”国家电力部门已经制定了“峰谷”电价政策,将高峰电价与低谷电价拉开,鼓励用户使用低谷电,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由于峰谷电价政策的实施,为蓄冷空调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然而现阶段的水蓄冷技术,只利用夜间低谷电价蓄存冷量,而将蓄冷过程产生的热量直接排放至大气,在蓄冷节能的同时又浪费(热)能源,即使使用热回收冷机绝大部分都在日间用电高峰时运行,并没有减轻电网的用电高峰压力,即不能“削峰填谷”。为了更好利用谷期电价,“削峰填谷”,提高电站发电效率,减小用电供需矛盾,保护环境,对国家电网和能源有效利用作出贡献,在蓄冷的同时又能将产生的废热蓄集,更有效的利用能源,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蓄冷设备进行改良,使之更充分、有效的利用能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空调蓄冷系统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蓄冷、蓄热节能系统,该系统在利用谷期电价,实施制冷、蓄冷并供冷“削峰填谷”的同时又能收集蓄冷过程产生的废热并供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同步蓄冷蓄热节能系统,该系统包括蓄冷装置和蓄热装置,所述的蓄冷装置包括在冷水机蒸发器端经设有电动阀的管路与冷冻水供给循环泵、蓄冷水槽和中央空调末端相连,并直接向中央空调末端供冷;所述的蓄热装置在冷水机冷凝器端经设有电动阀的管路与供蓄热水泵、冷却塔、换热器、蓄热水槽相连,并经换热器向用户间接供热,所述的蓄冷装置和蓄热装置分别构成循环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蓄热水槽还经设有电动阀的管路连接有放热水泵。
蓄冷水槽和蓄热水槽的截面形状呈矩形或圆柱形,其结构为钢或玻璃钢或钢筋混凝土,所述的蓄冷槽其斜温层小于0.5m。
连接各设备的管路上设置的电动阀为电磁阀或电子膨胀阀。
所述的冷水机冷凝器为水冷冷凝器,所述的冷水机蒸发器为壳管式蒸发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向旺,未经向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22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