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插入式热交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2117.6 | 申请日: | 2008-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14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葛俊;王庆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兴新地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插入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热交换器,尤其涉及到一种提高热交换器散热能力的新型插入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当前130W插入式热交换器内外循环风机主要使用离心风机,在内循环和外循环分别设有一个离心风机,由于离心风机的成本比较高,所以导致整个热交换器的产品成本较高,同时离心风机的风量分布不均,散热性能较差。另外一般的热交换器使用的加热方式是发热管,存在安全隐患,工作指示灯设置在内循环回风口处,影响热交换器吹向机柜内的风量,另外在同时打开机柜前门的时候,并不能直接观察到热交换器的工作情况。
基于上述现有热交换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人设计了“一种新型插入式热交换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热交换器散热能力及可以直接观察到热交换器工作情况的新型插入式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机芯、控制板和热交换器壳体,于热交换器壳体上设有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包括内循环进风口和内循环出风口;外循环风道包括外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出风口,所述的内循环风道设有两个内循环轴流风机,外循环风道设有两个外循环轴流风机。
所述的控制板连接有用于加热的PTC加热器。加热方式用PTC加热器,更安全。
所述的热交换器设有工作指示灯面板,该工作指示灯面板设于热交换器壳体的正面。热交换器的工作指示灯面板设于热交换器正面,不会增加热交换器向机柜内的风阻,同时打开机柜前门,可以直接观察到热交换器的工作情况。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插入式热交换器的有益效果是:
1、提高热交换器散热能力提高。
2、热交换器成本降低。
3、加热方式用PTC加热器,更安全。
4、热交换器的工作指示灯设于热交换器正面,不会增加热交换器向机柜内的风阻,同时打开机柜前门,可以直接观察到热交换器的工作情况。
5、热交换器控制板维护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内循环风道 1012、内循环进风口 1013、内循环出风口
102、外循环风道 1022、外循环进风口 1023、外循环出风口
103、热交换器机芯 104、热交换器壳体 1041、工作指示灯面板
1042、泄水孔 1043、导风板 105、PTC加热器
106、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
在图1至图6中,一种新型的插入式热交换器,包括内循环风道(101)、外循环风道(102)、热交换器机芯(103)、热交换器壳体(104)、PTC加热器(105)、控制板(106)。内循环风道(101)包括内循环轴流风机(1011)、内循环进风口(1012)、内循环回风口(1013)。外循环风道(102)包括外循环轴流风机(1021)、外循环进风口(1022)、外循环出风口(1023)。内循环轴流风机(1011)安装角度可以根据需要在0到90度之间调整。控制板(106)连同工作指示灯面板(1041)拆卸方便,便于维护。控制板(106)连接有用于加热的PTC加热器(105),PTC加热器(105)独特的性能,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另外在热交换器壳体(104)内设置有导风板(1043)和泄水孔(1042),导风板(1043)起隔绝内循环风道(101)和外循环风道(102),同时起外循环出风口(1022)的导风作用。泄水孔(1042)保证热交换器(10)内不会有积水。
工作指示灯面板(1041)设于热交换器壳体(104)的正面,不会增加热交换器向机柜内的风阻,同时打开机柜前门,可以直接观察到热交换器的工作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插入式热交换器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兴新地通信器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兴新地通信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2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表型电子标签
- 下一篇:16综自绑定聚酯三层造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