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杆茎作物碟形收割刀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0787.4 | 申请日: | 200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46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朱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季华 |
主分类号: | A01D34/73 | 分类号: | A01D34/73;A01D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5007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物 收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机械零部件,特别是关于杆茎作物碟形收割刀。
背景技术
在市售的收割杆茎作物例如:甘蔗、高粱、玉米等的收割机中,尤其是在头年种下后,连收3-4年的甘蔗的收割机中,有些收割刀是由圆形刀盘和刀片组成,其中刀片形状多为矩形、梯形或矢形。当用螺栓将刀片的尾部固定在刀盘边部时,凸出刀盘部份即形成刀体,刀体的两侧即是刀刃,该刀刃有些是光刃,也有齿刃。光刃在长时间的收割中,刃口容易变钝,而齿刃刀片除刃口变钝外,其尾部螺栓头因离作物太近,极易被打烂而引起刀片松动,同时该螺栓头也容易把根茎打坏。这些情况除导致收割的效率低外,还造成了甘蔗宿茎的破裂率和损毁率高等缺点,而严重地影响到甘蔗等宿茎作物来年的生长,造成减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久耐用、制造成本低、能大幅度提高收割效率,降低甘蔗宿茎破裂率和损毁率的甘蔗等杆茎作物碟形收割刀。
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措施:
在圆形刀盘边上,至少二等该圆周地分别各设置有一刀柄,在各刀柄前端下表面上,分别至少各用一颗螺栓从下往上地固置有一个倒置的碟形刀片,所述碟形刀片碟边的正面与水平面形成碟边高、碟内低的0°~35°角,在所述碟边背面,从碟边向内宽度的1/3~4/5圆环处,径向、放射状地设置有均布的直齿,碟形刀片的边缘处,刃磨成刃口,在至少二等分碟底圆周上,从碟底斜向直齿尾端地间隔各设置有加强筋。由此而构成了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碟形收割刀的碟形刀片,经全盘旋转水平刃磨后,每个刀片均自然形成锋利的整圈为齿状的刃口,随刀盘旋转的同时,即可快速整齐地切断甘蔗等作物的杆茎而完成收割工作。由于刀片的紧固螺栓头深藏于碟底,就不会被作物打烂,更不会打坏作物的根茎。当使刀片用钝了的一个刃口按每两颗相邻的紧固螺栓的圆心角的角度转换一个位置,就可得到一个新的锋利刃口,如经数次变位,全刀片刃口变钝后,可把刀片卸下方便地旋转平磨,这种重磨可反复多次,直到直齿磨尽为止,而使得刀片制造成本低、经久耐用。由此本实用新型不但大幅度提高了收割效率,而且还降低了杆茎作物中甘蔗宿茎的破裂率和损毁率,从而确保了甘蔗等作物的稳产、高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表示了碟形刀片倒置于刀柄前端的状况。
图3是图1中碟形刀片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标记说明:
1、收割刀 2、刀盘 3、刀盘中心孔 4、刀盘长孔
5、刀柄 6、碟形刀片 7、前端螺孔 8、刀柄圆心孔
9、后端螺孔 10、直齿 11、刃口 12、加强筋
13、刀片圆心孔 14、定位销 15、圆孔 16、刀片螺栓
17、刀柄螺栓
图中,本实用新型的收割刀1由刀盘2、刀柄5、刀柄螺栓17、碟形刀片6、定位销14以及刀片螺栓16等构成。刀盘2是一块具一定厚度的圆形平铁板,在其圆心部设置有一刀盘圆心孔3,此孔3与收割刀1的转轴(图略)配合,在等分该刀盘2圆周的位置上,间隔设置有穿透该刀盘2上、下表面的刀盘长孔4,该长孔4在刀柄5的宽度范围内间隔均布,并以每四个长孔4为一组,在刀盘2上至少设置有两组,本实施方式设置了三个11/2组。
刀柄5是宽度等于碟形刀片6碟底直径并具一定厚度的矩形平铁板,其长度大于二倍碟形刀片6直径,前端设置有直径等于其宽度的半圆弧,在与该半圆弧同心并且在一个圆的直径小于该圆弧直径的一个圆周上,等分该圆周地间隔设置有穿透刀柄5上、下表面的刀柄前端螺孔7,该前端螺孔7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本实施方式设置了六个。在前端螺孔7所在圆周的圆心处还设置了一个穿透该刀柄5上、下表面的圆心孔8。在设置于刀盘2下表面上的刀柄5的后端,对应每组刀盘长孔4的位置上设置有一组后端螺孔9,该后端螺孔9专为紧固和调节刀柄5凸出刀盘2长度而设,改换长孔4或在长孔4中来回调整,即可向前或向后伸缩刀柄5的长度,以确保收割刀1的直径可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季华,未经朱季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07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