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化生产作业扁茶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8878.4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9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玉明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化生 作业 扁茶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茶叶加工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加工扁茶的机械。
【背景技术】
现有扁茶炒制机械主要有“单锅扁茶机”、“三锅多功能扁茶机”和“振动理条机”等类型,而高档扁茶仍以手工炒制为主。“单锅扁茶机”由于集杀青、压扁、辉锅作业于一锅完成,产品存在色黄、色暗现象;“三锅多功能扁茶机”虽然将杀青、压扁、辉锅三个工序分别在三只锅中完成,但生产效率低,茶叶品质受较多的人为因素影响,品质和规格一致性差。“振动理条机”是一种往复式惯性炒茶机,其锅体由多个U型槽排列而成,每个槽的槽底呈半圆形,中间具有梗茎凸起,锅体在传动机构带动下作往复运动,利用惯性炒制茶叶,梗茎凸起使茶叶翻抛,至适当干燥度时,在槽内放入压棒对茶叶进行压扁。该机由于茶叶靠惯性翻身、无压力调整机构等,水份蒸发不足,不能进行塌压辉锅,炒制的茶叶色泽灰暗、扁度不足,茶身粗糙不光滑易断,品质低经济效益差,不能完成高档扁形茶制作。手工炒制,炒制方法不易掌握、产量有限、劳动强度大和经济效益差。
综上,现有扁形茶炒制机械除了上述问题,还存在一个无法实现连续生产作业问题,从而制约了扁形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发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连续化生产作业扁茶机,该机模拟人工炒制工序,实现程序化控制、连续化作业,制成的茶叶具有品质好、规格统一,尤其适合扁形茶大规模产业化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这种连续化生产作业扁茶机的结构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弧底锅体、传动装置,机架两端设有进茶口和出茶口,其要点是:多只弧底锅体水平状依次排列在所述进茶口和出茶口之间,所述弧底锅体的弧形方向与排列方向相一致,在每只弧底锅体内分别设有一根转轴,所述转轴的轴向与所述弧底锅体的排列方向相垂直,转轴上固设有能触及锅底的刮板和压板;所有转轴的一端经联接件与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作分别可控的离、合式联接,并由电控箱控制;相邻弧底锅体的间隔壁上设有可控的出茶门;在所有弧底锅体的下方设有一个保温腔,保温腔内设有吹风装置和电加热器,弧底锅体的锅壁上设有与保温腔相通的众多小孔。
如上所述的连续化生产作业扁茶机,其特征是:所述联接件为设置在转轴一端的一被动锥齿轮和传动轴上的一主动锥齿轮,被动锥齿轮和主动锥齿轮受电磁装置控制具有啮合或分离两种工作状态。
如上所述的连续化生产作业扁茶机,其特征是:所述出茶门受电磁装置控制,相对于弧底锅体的锅壁具有开、合两种工作状态。
如上所述的连续化生产作业扁茶机,其特征是:靠近进茶口的弧底锅体内设有一块压板和二块刮板,绕转轴均匀分布;其余弧底锅体内设有二块压板和一块刮板,二块压板之间有一定的夹角,本例为120度,所述刮板与其中一块压板之间有一定的夹角,本例为60度。
如上所述的连续化生产作业扁茶机,其特征是:所述刮板由刮板臂和铲叶板构成,刮板臂固套在转轴上,铲叶板与弧底锅体内壁以线型接触。
如上所述的连续化生产作业扁茶机,其特征是:所述压板由压板臂、压板座和柔软体构成,压板座与压板臂铰接,压板臂固套在转轴上,柔软体与弧底锅体内壁接触;所述压板臂上套有压簧及其调节螺母,用于调整压板与锅壁的间隙。
如上所述的连续化生产作业扁茶机,其特征是:所述众多小孔呈圆形,设置在弧底锅体的底壁上,孔径为1-3mm。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茶口与出茶口之间设置多只有别于现有理条机的大型弧底锅体,并在每只弧底锅体内的转轴上设置压板和刮板,特别是按照扁茶炒制机理,在每块压板上压力调节装置,克服了现有机械仅依靠梗茎凸起、以及放置压棍进行作业,使炒制的茶叶色泽灰暗、扁度不足,茶身粗糙不光滑易断的缺陷,。本机采用程序化控制转轴旋转、出茶门开合,以及压板和刮板在转轴带动下模拟人工炒制工艺,对锅内茶叶进行理条、压扁和辉锅作业,再结合微热风进行热交换,有利于确保产品品质和规格的一致性。特别是本机械能够实现茶叶加工连续化、清洁化生产,从而有利于扁茶加工产业的大规模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机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剖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传动轴与转轴的联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出茶门控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玉明,未经程玉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88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避免于角落区堆积真空泡的显示面板
- 下一篇:复合分子泵的牵引抽气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