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对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堵塞处理用加压疏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8833.7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42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70 | 分类号: | B65D88/70;B65D88/5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 迅 |
地址: | 314513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苯二甲酸 排气管 堵塞 处理 加压 疏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压疏通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聚酯生产装置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的一种对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堵塞处理用加压疏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聚酯生产线中,越来越多的生产都是趋于18万吨以上的连续化大型的生产线,其特点是连续化,产量大,减产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停产后损失巨大。由于它有这些特点,如果原料苯二甲酸下料不通畅,目前没有相对用于在线处理下料不畅情况的装置,导致只能停机维护修理,那么就会给整个生产的流水线造成影响,或者为了保证整个装置连续性而进行降产处理。如果维护间隔时间很长,那么后纺长丝的产品及切片的质量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产品只有降价处理,那么将会引起不少于20万元的损失从而使生产有很大的波动,给企业造成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操作简单,能在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堵塞时在线疏通的一种对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堵塞处理用加压疏通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对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堵塞处理用加压疏通装置,它主要包括料仓、星形给料器、振动筛、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和苯二甲酸称量系统,料仓与星形给料器连接,在星形给料器与苯二甲酸称量系统之间设有振动筛,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连接在振动筛的上下两端,在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上设有加压管线,在加压管线上设有调节阀和开关阀,当排气管线有部分堵塞时,通过加压管线反复实施加压和减压的过程,通过气流的正反冲击,即可将堵塞物冲散,使得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通畅。为了方便系统的改装,尽量降低成本,加压管线的进口可以与料仓进气管共用一个气源,同时在气源进口处设有压力表,方便检测管线内的气压。
当进行疏通工作时,加压管线前段将承受剧烈的气压变化,为了防止该段加压管线爆裂等问题的产生,所述的加压管线是通过耐压金属软管与开关阀连接的。
为了方便的控制加压管线的压力走向,以得到更好的疏通效果,同时可以轻松的开启或关闭加压管线,所述的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与加压管线连接处两边均设有开关阀所述的开关阀是球形开关阀,所述的调节阀是单座气动薄膜压力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对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堵塞处理用加压疏通装置,其操作简单,能在生产的同时,通过气体压力的正反冲击,有效的解决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堵塞的问题,不会因为检修或者堵塞而对生产造成影响,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了长期以来因为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堵塞而影响整个生产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对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堵塞处理用加压疏通装置,它主要包括料仓1、星形给料器2、振动筛3、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5和苯二甲酸称量系统4,料仓1与星形给料器2连接,在星形给料器2与苯二甲酸称量系统4之间设有振动筛3,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5连接在振动筛3的上下两端,其特征是在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5上设有加压管线7,在加压管线7上设有调节阀9和开关阀10,且加压管线7是通过耐压1.6Mpa的金属软管11与开关阀10连接。加压管线7的进口与料仓1和进气管6共用一个气源,在气源进口处设有压力表8。所述的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5与加压管线7连接处两边均设有开关阀10。开关阀10是耐压球形开关阀,所述的调节阀9是单座气动薄膜压力调节阀。
使用时,根据压力表8先确认好气源中氮气的压力,然后用调节阀9调节好压力,使用金属软管11接好氮气,利用开关阀10的开关组合配合加压管线7对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5进行在线正向冲击疏通和反向冲击疏通,而使得苯二甲酸下料排气管5的堵塞得到疏通,从而不影响正常的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88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