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内饰顶棚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08749.5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39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韩松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泽雄;崔 华 |
地址: | 201206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顶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内饰顶棚,尤其是一种具有吸音功能的汽 车内饰顶棚。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舒适性和噪音控制的要 求越来越严格,车内噪音的大小也成为判断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是,随着我国公路质量日益提高,尤其是高速公路不断增加,汽车也 正朝着高速化、轻量化的方向发展,由此而带来的车内噪音的问题也越 来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大量进入家庭, 人们接触到的车辆类型越来越多,对汽车的了解程度也不断提高,进而 对车内的噪音控制也越来越挑剔。
另外众所周知,汽车的内饰零部件对控制车内噪音可以起到非常重 要的作用。因此,如何针对汽车内饰零部件进行简单有效的改进而降低 车内噪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穿孔的汽车内饰顶棚,该汽车 内饰顶棚能够有效改善顶棚的吸音特性,更重要的是能够针对车内需要 重点改善的某频段噪音,调节顶棚在该频段内的吸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饰顶棚是这样设计的:
一种汽车内饰顶棚,其包括内饰顶棚本体以及与该内饰顶棚本体连 接的车顶钣金,所述内饰顶棚本体和所述车顶钣金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该间隙形成一腔室;所述内饰顶棚本体上还设有多个通孔。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腔室中设有吸音棉。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音棉的面积略小于所述腔室的面积或与 所述腔室的面积相同。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音棉的厚度略小于或等于所述腔室的高 度。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音棉的材料为为再生泡棉、PE发泡材料、 PU发泡材料或者毛毡。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个通孔的直径相同。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个通孔的直径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顶棚能够有效改善顶棚的吸音特性,尤其是能够 针对车内需要重点改善的某频段噪音,调节顶棚在该频段内的吸音效果, 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饰顶棚,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饰顶棚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饰顶棚包括内饰顶棚本体10以及 与该内饰顶棚本体10连接的车顶钣金12。所述内饰顶棚本体10和所述 车顶钣金1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该间隙形成一腔室16,所述内饰顶棚本 体10上还设有多个通孔100。另外,所述腔室16中还可以设有吸音棉 14,吸音棉14的厚度原则上根据所述腔室16的高度来确定,即吸音棉 14的厚度略小于或等于所述腔室16的高度。优选地,所述吸音棉14尽 量铺满所述腔室16,以便吸音棉14能达到最大吸音效果。
优选地,所述吸音棉14的与内饰顶棚本体10内表面通过粘贴的方 式固定连接。所述吸音棉14的材料优选为再生泡棉、PE发泡材料、PU 发泡材料或者毛毡等。
当车内的噪音到达汽车内饰顶棚的表面时,一部分声音通过内饰顶 棚本体10材料本身具有的透气性孔进入顶棚并进入内饰顶棚本体10和 车顶钣金12之间的腔室16或者吸音棉14中,声音在此传播过程中被部 分吸收,声能转化为热能,到达吸声的目的。另外一部分声音则直接通 过内饰顶棚本体10上的通孔100进入腔室16或者吸音棉14中,此过程 会引起腔室16或者吸音棉14中空气的震荡,从而到达吸声的目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根据腔室16的高度调节通孔100的 直径,到达吸收不同频段声音的目的。比如当增大通孔100的直径时, 吸音特性向低频移动,反之向高频移动;增加通孔100的数量时,吸音 特性也向低频率移动,反之向高频移动。
在车辆的设计过程中,汽车内饰顶棚的设计原则是:首先根据对整 车的噪声性能要求,确定汽车内饰顶棚吸声特性的要求;其次根据车内 的实际空间确定腔室16的高度;然后根据所述内饰顶棚本体10的材料、 厚度以及吸声特性曲线所要求的最大吸声频段和吸声系数,计算所需要 的通孔100的个数和直径;最后选择合适的吸音棉14所用的材料,使内 饰顶棚系统的吸声系数最终满足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所述多个通孔100的直径也可以不相同,以便适合吸收不同频段的噪音。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 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 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 新型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87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牵引机车的回转调头装置
- 下一篇:一种真空热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