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烟气脱硝冷模装置的喷氨格栅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08445.9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34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成;张圣杰;袁景淇;金强;李雨;孙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石川岛电站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9 | 分类号: | B01D53/79;B01D53/5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11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烟气 脱硝冷模 装置 格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燃煤锅炉脱硝技术领域的机构,具体是一种用于烟气脱硝冷模装置的喷氨格栅。
背景技术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是脱除锅炉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最为常见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各工业领域中。其主要原理是采用液氨或氨水作为还原剂,将其与空气混合后喷入SCR反应器的上游的烟道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和水排出体系。其中氨和氮氧化物的混合和分布效果是影响烟气的脱硝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董晓红、倪允之在《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探讨》(内蒙古环境科学第20卷,第1期,2008年2月)中介绍了火电厂燃煤锅炉NOx的生成途径、目前国内外各种脱硝技术方法、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特点及不同催化剂型式性能比较等研究成果。但由于该技术中对喷氨格栅设计不理想使得氨和氮氧化物的混合和分布效果不好,造成脱硝效率过低,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烟气脱硝冷模装置的喷氨格栅,本实用新型能取得更好的氨和氮氧化物的混合和分布效果,提高脱硝效率,减轻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格栅支架和喷氨管,其中:若干喷氨管竖直固定于格栅支架上,并以阵列结构方式排布。
所述的阵列结构方式是指:在烟气传输方向上的喷氨管为列,每一行喷氨管的长度相同,每一列喷氨管的长度从长到短排列,长度Li=1200×i毫米,其中:i表示第i列喷氨管。
所述的喷氨管的上端与氨气源相连接,喷氨管的下端封闭,在喷氨管的侧壁上从喷氨管的上端以下h深度开始以一定间隔依次设有若干喷氨孔,且h=Li-1,其中:Li-1表示第i-1列喷氨管的长度。
所述的喷氨孔以轴对称方式设置于喷氨管的侧壁,每根喷氨管上同一高度的两个喷氨孔与喷氨管圆心连线所成夹角为45°~75°,每根喷氨管上设置8~16个喷氨孔。
本实用新型能取得更好的氨和氮氧化物的混合和分布效果,提高脱硝效率,减轻环境污染,可帮助提高脱硝效率,减轻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5为喷氨管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格栅支架1和喷氨管2,其中:若干喷氨管2竖直固定于格栅支架1上,并以阵列结构方式排布。
所述的阵列结构方式是指:在烟气传输方向上设有三列喷氨管2,每列喷氨管2的长度L依次等于140mm、238mm和335mm,每一列喷氨管2共有九根,每根喷氨管2在列方向间距为13mm,在行方向间距57mm。
如图5所示,所述的喷氨管2的半径r等于7mm,喷氨管2的上端与氨气源相连接,喷氨管2的下端封闭,在喷氨管2的侧壁自上而下分别自前一列喷氨管2的长度起以20mm间隔设有5层共10个喷氨孔3。
所述的喷氨孔3以轴对称方式设置于喷氨管2的侧壁,每根喷氨管2上同一高度的两个喷氨孔3与喷氨管2圆心连线所成夹角为60°,每个喷氨孔3与喷氨管2圆心连线的朝向与烟气传输方向成30°夹角。
通过CFD仿真得到本实施例在氨非均匀喷射时,经喷氨格栅后烟道剖面氨浓度分布云图及同一根喷氨管2上在5个不同层面的喷氨孔3的出口速度值:入口速度设定为:7.3m/s,则五个出口速度分别为:14.62m/s,14.88m/s,15.02m/s,15.20m/s,15.28m/s;平均值为15.00m/s,标准偏差仅为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石川岛电站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电气石川岛电站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84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柱塞高压均质机压力显示装置
- 下一篇:航空模型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