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用节水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07858.5 | 申请日: | 2008-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67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 发明(设计)人: | 魏一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一山 |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E03C1/14;E03C1/18;E03D11/1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67000河南省平顶山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节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水装置,尤指一种利用家庭生活中产生的洗菜、洗脸、洗衣后的废水再进行冲便利用的家用节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污染、过度开采等使水资源日益匮乏,甚至全球都在闹水荒,尤其是发达地区、大中型城市的水资源严重缺乏,为控制用水量,大部分地区采用不断提高水价的办法,节约用水已经成为迫在眉睫大事。然而,目前,在已知的现有技术中,家用节水装置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自然高差与座便器连接,这种方式虽然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但水压较小,补水速度慢。另一种方式是利用水泵或者加速器等将废水提升到高位水箱中,这种方式结构复杂、需要使用电能,运行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需要其他能源能够提升废水进行冲便的家用节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家用节水装置,包括洗脸池、洗菜池、集水箱、储水箱、座便器,洗脸池、洗菜池通过供水管与集水箱连接,储水箱通过进水管与座便器连接。集水箱、储水箱为封闭型水箱,储水箱置于座便器的上方,储水箱通过给水管与集水箱连通,给水管的一端连接在储水箱上部的侧壁上,给水管的另一端伸入到置于地面上的集水箱内的底部。储水箱还与自来水管连接,自来水管上设有阀门。所述的进水管的管径大于给水管的管径。
上述家用节水装置,所述的给水管与储水箱的连接点距水箱底部的距离为储水箱高度的2/3-3/4。
上述家用节水装置,所述的集水箱上端盖上设有与集水箱内空腔连通的充气管,充气管与充气装置连接。
上述家用节水装置,所述的供水管上略高于集水箱的位置设有三通止回阀,三通止回阀与溢流管连接,溢流管的下端与室内排水管连通。
上述家用节水装置,所述的进水管的管径与给水管的管径之比为1.2∶1~2.0∶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封闭型的集水箱和储水箱,集水箱置于地面上收集洗脸、洗菜水,储水箱置于座便器的上方,集水箱和储水箱通过给水管连通,当座便器用水时,储水箱内的水位下降,使储水箱内上部形成负压气腔,此时在集水箱内正压气腔的共同作用下,集水箱内的水便进入储水箱内,从而实现自动补水,不需要水泵即可上水,简单方便。封闭的集水箱和储水箱还可以防止废水产生的臭味污染室内环境。
2、采用储水箱与自来水管连接,自来水管上设有阀门,当第一次使用时,使用自来水充水,以后基本不用自来水,只有在不产生废水或废水不足的情况下才使用,实现双保险。
3、采用集水箱上端盖上设有与集水箱内气腔连通的充气装置,可以在集水箱内水量不足的情况下,使用充气装置向集水箱内充气,增加集水箱内的气压力,集水箱内的水即可顺利的进入储水箱内,如厕者在如厕时即可操作,同时还起到锻炼养生的作用;充气装置可以是气囊式、脚踏式,也可以是便携式,充气方便、快捷。
4、采用供水管上设有三通止回阀,三通止回阀上连接溢流管,洗脸池、洗菜池内的水进入集水箱达到一定量时,废水就会从溢流管流入下水管,同时防止集水箱内的水倒流。
5、采用进水管的管径大于给水管的管径,使集水箱内的水快速顺利的补充到储水箱内。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1-阀门 2-自来水管 3-负压气腔 4-储水箱 5-给水管 6-洗脸池 7-洗菜池 8-溢流管 9-供水管 10-集水箱 11-充气管 12-充气装置 13-座便器 14-进水管 15-三通止回阀 16-正压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家用节水装置,包括洗脸池6、洗菜池7、集水箱10、储水箱4、座便器13,洗脸池6、洗菜池7通过供水管9与集水箱连接,储水箱通过进水管14与座便器连接。所述的集水箱10、储水箱4为封闭型水箱,储水箱置于座便器的上方,储水箱通过给水管5与集水箱10连通,给水管5的一端连接在储水箱上部的侧壁上,给水管5的另一端伸入到置于地面上的集水箱内的底部;储水箱还与自来水管2连接,自来水管上设有阀门1;所述的进水管14的管径大于给水管5的管径,一般情况下,进水管14的管径与给水管5的管径之比为1.2∶1~2.0∶1,上水更加便利、快捷。
给水管与储水箱的连接点距水箱底部的距离为储水箱高度的2/3-3/4,使储水箱内留有一定的负压气腔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一山,未经魏一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78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