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部按摩的按摩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7550.0 | 申请日: | 2008-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13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巫东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巫东和 |
主分类号: | A61H7/00 | 分类号: | A61H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部 按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部按摩的按摩件结构,尤指利用按摩件的按摩部为塑料材质制成并具有一镂空孔,镂空孔的两侧可产生延展的柔软弹性,使按摩部在抵触身体的部位可达到柔软式按摩的揉捻力道,以达到较佳舒适的按摩效果。
背景技术
按,现代人常时间处于忙碌的工作环境,尤其常保持在同一姿势,往往造成身体各部位的肌肉酸痛,又苦无时间及金钱至养身馆等店进行身体的舒压按摩,所以一般人会自行选择购买按摩器材(如按摩椅),而供随时进行舒压按摩之便,而按摩椅内部所设置的按摩件40,是利用驱动马达50带动偏心轴杆60,再带动按摩件40可提供揉捻按摩或锤打按摩的使用性,已知按摩椅内部的按摩件40(请配合图8所示),其按摩件40金属压铸成型,当按摩件40在实施作动时,由于按摩件40为金属压铸成型的坚硬材质,因此,在进行揉捻按摩身体的部位时,导致按摩件40会坚硬爪抓身体的部位而造成过度的挟挤按摩,针对较肥胖的人而言,更容易因按摩件40而将身体的肥肉部位挟挤推起的情形,而在持续的动作使用下,其按摩件40的坚硬材质很容易因过度挟挤按摩所造成按摩者不舒服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人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部按摩的按摩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欲解决问题的技术点:
由于既有提供背部按摩的按摩件,其按摩件是为金属压铸的坚硬材质,导致按摩件在抵触身体的部位时容易因挟挤按摩造成过度搓捻的力道,无法提供舒适按摩的使用性。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按摩件的按摩部为塑料材质制成并具有一镂空孔,利用镂空孔两侧产生延展的柔软弹性,使按摩部在抵触身体的部位可达到柔软式按摩的揉捻力道,避免因挟挤按摩造成过度揉捻的力道,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背部按摩的按摩件结构。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一种背部按摩的按摩件结构,其是包含一驱动装置、一偏心轴杆、二按摩件,其中,驱动装置上方配合枢接一偏心轴杆,按摩件的两端形成有按摩部,其一按摩部为塑料材质制成并具有一镂空孔,且按摩件中央设有一枢接孔,由上述结构,按摩件的枢接孔是组设于偏心轴杆上,利用按摩部为塑料材质制成及镂空状的两侧产生延展的柔软弹性,使按摩部抵触于身体的部位可达到柔软式按摩的揉捻力道,避免因挟挤按摩造成过度揉捻的力道,以达到背部按摩的按摩件结构。
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
一种背部按摩的按摩件结构,主要在于按摩件的按摩部,按摩部由塑料材质制成并具有一镂空孔,利用镂空孔的两侧产生延展的柔软弹性,使按摩部在抵触身体的部位可达到柔软式按摩的揉捻力道,避免因挟挤按摩而造成过度揉捻的力道,使按摩部得以配合身体的部位达到舒适按摩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使审查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请配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方向的组合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按摩件的局部剖视的组合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按摩件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按摩件实施作动的前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装设于按摩椅的使用状态图。
图8是已知按摩件的局部剖视的组合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图2说明所示,一种背部按摩的按摩件结构,其是包含一驱动装置10、一偏心轴杆20、二按摩件30,且驱动装置10可为马达,其中,驱动装置10上方配合枢接一偏心轴杆20,按摩件30的两端形成有按摩部31、31’,其一按摩部31是由塑料材质制成并设有一镂空孔32,且按摩件30中央设有一枢接孔33。
其结构的组成,再请配合图3所示,按摩件30的枢接孔33是组设于偏心轴杆20上,利用按摩部31为塑料材质制成并具有镂空孔32(请配合图4所示),使镂空孔32的两侧可产生延展的柔软弹性,促使按摩部31在抵触身体的部位B(如脖子、背部…)可达到柔软式按摩的揉捻力道,避免因挟挤按摩而造成过度揉捻的力道,以达到背部按摩的按摩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巫东和,未经巫东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75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离子体灭菌增效气囊
- 下一篇:面部提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