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电厂余热再循环闪蒸海水淡化塔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06622.X | 申请日: | 2008-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01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 发明(设计)人: | 莫少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莫少民;曾兆峰;黄淡云;张雪丹 |
| 主分类号: | C02F1/06 | 分类号: | C02F1/06;C02F10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000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电厂 余热 再循环 闪蒸 海水 淡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水淡化的节能装置,具体说是热电厂用余热再循环闪蒸海水淡化塔。
背景技术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淡水供应日益紧张,而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淡水资源缺乏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大量发电厂的修建作为现代工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热污染大的问题决定了其“靠海性”,利用海水作为发电机冷却的载冷剂,且冷却电机后的海水温度可达40℃以上,直接排放回海中,造成了海水的热污染。同时发电厂又需要大量的淡水资源(国家规定不能使用市政水),一般的海水淡化装置投资大,耗能大,运行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初投资小、运行成本低的海水淡化装置——余热再循环闪蒸海水淡化塔,是一种利用在一定压力条件下,热海水通过节流孔进入一个蒸发室(室内无不凝气体),由于受风机背压的影响,热海水的饱和蒸汽压力大于蒸发室的压力,热海水立即沸腾蒸发成水蒸汽分子。这些降温后的水蒸汽分子受风机压头的推动进入高温海水热交换器,使水蒸汽升温增湿后与低温海水热交换器接触,水蒸汽到达机器露点,淡水析出。未形成机器露点的水蒸汽在风机的作用下,再次进入蒸发室作再循环闪蒸处理的海水汽化节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余热再循环闪蒸海水淡化塔,由轴流风机、玻璃管冷却器、玻璃管再热器、淡水储水盘、热海水喷雾玻璃管、废热海水盘、隔板、再循环静压箱及相应的进、出、溢流水口组成。如图1,所述的轴流风机置于装置中部;所述的废热海水喷雾玻璃管置于风机前(蒸发室的侧壁上),玻璃管上设有废热水喷咀,并设有进水管接至再热器的出水口;所述的再热器置于轴流风机后,并设有来自废热海水的进水口、接至喷雾玻璃管的出水口;所述的冷海水玻璃管冷却器置于装置的右上方,再热器出气流的后端,并设有冷海水的进、出水口;所述的废热海水喷雾玻璃管底部设有废热海水盘,并设有溢水管;所述的冷海水玻璃管冷却器底部设有淡水储水盘,并设有出水口;所述的再循环静压箱设于装置的顶部。
为了使废热海水均匀、充分地蒸发成水蒸气分子,达到最佳的效果,所述的热海水喷雾玻璃管上的废热水喷咀均布在淡化塔轴流风机吸风负压区的前端、蒸发室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闪蒸后加热再闪蒸及冷却使淡水析出量较大。
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热电厂冷却水旁通冷却,节省了海水淡化冷却水的输送功。
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冷却析水后的湿空气返回风机吸入口。减小了风机的输送功,并提高淡水的析出量和减低气候变化的影响。
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采用玻璃管,使设备的稳定性(耐腐蚀、管阻等)提高,并使项目投资减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时对本实用新型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原理透视图。
图中:1、隔板;2、废热海水盘;3、热海水喷雾玻璃管;4、轴流风机;5、热海水喷雾供水分水道;6、再循环静压箱;7、冷海水分水道;8、冷海水玻璃管冷却器(按传热、比热计算均布);9、再热器后废热海水管;10、冷海水冷却后出水管;11、冷海水冷却器集水道;12、淡水输送管;13、淡水储水盘;14、再热器;15、热海水供水管;16、冷海水供水管;17、热海水溢流管。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海水淡化在湿空气焓湿图上的处理过程(以1kg干空气为例分析)。
图中A点为水蒸汽从蒸发室出来,进入再热器前的状态点;B点为水蒸汽经过热海水玻璃管再热器、经冷海水玻璃冷却器前的状态点;C点为水蒸汽经过冷海水玻璃冷却器后、进入蒸发室前的的状态点。
可知:dA=25.8g/kg干空气,dB=51g/kg干空气,dC=36.8g/kg干空气,即每1kg干空气由A点处理到C点的过程,可析出14.2g(dB-dC=14.2g/kg干空气)淡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莫少民;曾兆峰;黄淡云;张雪丹,未经莫少民;曾兆峰;黄淡云;张雪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66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移动式一体化设备
- 下一篇:易拉罐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