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往返式缓降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6056.2 | 申请日: | 200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77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胡玉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玉新 |
主分类号: | A62B1/06 | 分类号: | A62B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焕军 |
地址: | 51907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往返 式缓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救生器材,特别涉及一种供人们在高层建筑逃生的往返式缓降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高层建筑不断增多,楼层的高度不断加高,高层的密集度不断加大,高层建筑的人员如何在危急的情况下降到在面,以尽快脱离险情,已成为城市抢险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发生危急情况时,由于高楼道路有限,还有可能道路不畅,被困于高楼的人员往往难于自救;被困于高楼的人员多需要专业的外界抢救人员,使用云梯、直升飞机等设备施救,虽然一般的云梯达50米左右,但需要一定的地面空间,而直升飞机等救助方式又不可能普极到每一个角落。因此,为了使人们能全方位、迅速地逃离险境,需要一种安全可靠、连续、快速、体积小,适应高层建筑逃生的装置。
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号为200520082803.2的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摩擦往复救生缓降器,它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设置的主动机构、主轴、传动机构、阻尼组件以及钢绳,外壳体由左、右壳体对合连接而成,主轴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左右壳体上,主动机构为可围绕主轴转动的主动轮,传动机构包括装在主轴上的太阳轮、行星轮和内齿轮,主动轮和内齿轮连为一体,主动轮上加工有供承重绳环绕的绳槽。这种结构存在一些不好地方,主动轮为压铸而成且单独加工绳槽,造成加工不方便,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往返式缓降器,供人们在危急情况的逃生使用,制造成本低、且制造简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设置的主轴、主动机构、传动机构、阻尼组件以及承重绳;承重绳环绕在主动机构的绳槽内,主动机构随承重绳的拉动而围绕主轴转动,主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驱动主轴转动,主轴与阻尼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机构包括第一半壳体、第二半壳体及第三半壳体;第一半壳体与第二半壳体相背固定设置,在其间形成所述的绳槽;第二半壳体与第三半壳体相对扣合成内壳体,所述阻尼组件设置在内壳体内;第一半壳体与所述传动机构配合。
由上述方案可知,钢绳槽由两个半壳体相背连接就简单地形成,大大减少加工量,各个半壳体结构简单,可以用冲压对比机加工,冲压件具有零件精度高、零件的一致性好、生产成本低、可重复利用的优势,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成本低、质量一致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半壳体与所述第二半壳体、第三半壳体的结构相同。该方案使得在冲压对比加工机加工时,只需要使用一个模具,大大地方便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外壳体由左壳体、右壳体对合连接而成,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轴上同轴设置的太阳轮、与太阳轮相啮合的行星轮、及所述第一半壳体内沿上装设的与行星轮相啮合的内齿轮,所述左壳体端面上设有齿轮轴,所述行星轮设置在该齿轮轴上。由该方案可知,通过传动机构的二次传动可以使主轴与主动机构作相反方向的转动,也带动阻尼组件与主动机构作相反方向的转动,从而使阻尼组件与内壳体的内壁之间更好地摩擦。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套设在连杆上、向远离主轴方向抵顶所述离心块的弹簧。该方案增加了阻尼组件与内壳体之间的一定初始摩擦力,减小了人员刚下落时的加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二壳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是:往返式缓降器包括吊环5、外壳体101、外壳体内设置的主轴3、主动机构、传动机构、阻尼组件以及承重绳8。其中,外壳体101由结构相同的左壳体1、右壳体2对合构成;主动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半壳体11、第二半壳体12、第三半壳体13;传动机构包括太阳轮21、行星轮22和内齿轮23;阻尼组件包括连杆32、弹簧33和离心块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玉新,未经胡玉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60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