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墨水自动补给盒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205041.4 | 申请日: | 2008-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52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 发明(设计)人: | 聂瑞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聂瑞权 |
| 主分类号: | B41J2/175 | 分类号: | B41J2/175 |
| 代理公司: | 广州创颖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杜 海 |
| 地址: | 中国香港北角英皇***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墨水 自动 补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为一些已被打印消耗过墨水的有海绵等吸附材料的喷墨盒自动补给墨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喷墨盒可被多次反复补充墨水,但传统上都采用专门的工装设备进行,所采用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最常用的一种是先使被入墨墨盒内产生负压,然后利用大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的压力将外部墨水注入墨盒内;另外一种是直接利用高于外界大气压的压力将外部墨水挤压入被入墨墨盒内。上述两种方式都是利用墨盒内外压力差而实现的,不仅均须通过操作者借助专用的入墨机或注射器等加墨工具进行,而且往往需在入墨前或后对墨盒进行专门的密封处理,还容易对墨盒表面及操作者造成污染,而且入墨动作并非自动而需人为进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普通的墨盒使用者难以正确掌握,也难以保证重新入墨后墨盒的打印质量。也正是由于这些入墨方式缺乏方便有效性,致使墨盒的可重新注墨的次数非常有限,墨盒的实际循环利用率很低,墨盒寿命并不能得到实际有效的延长,也无法可靠保证打印质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针对上述问题,现在已出现一种墨水自动补给盒,它是通过使其出墨咀内的纤维与上方被入墨喷墨盒出墨咀内的纤维互相接触而一同建立毛细管系统,利用毛细管效应而将其内墨水自动上传至墨盒纤维内,从而实现对墨盒墨水的自动补给。但由于它的出墨咀无向外的突起,不能使墨盒内的纤维产生向上的压缩变形,从而不能使组成毛细管系统的各层纤维组织密度在上下方向上产生有利于毛细管效应的变化,并且由于其储墨腔设置于出墨咀下方,其内墨水液面高度低于出墨咀,出墨咀与储墨腔之间无墨流道而是直接相通,故工作时不但发生的毛细管效应不显著,而且也无法借助储墨腔内墨水自身的重力势能作用,为喷墨盒补给墨水的速度慢,补给量低,实际使用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改进补给盒出墨咀与储墨腔的结构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向普通的墨盒使用者提供一种补给速度快、补给量大、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对墨盒无污染及损害的一种墨水自动补给盒。通过该补给盒向使用过的墨盒内补充墨水,尽可能方便可行地将一类喷墨打印耗材由一次性变为多次性,从而实现与满足喷墨盒重复上机的客观要求,最大程度地延长墨盒的实际使用寿命,提高墨盒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报废率,降低耗材制造和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墨水自动补给盒由盒体、盒盖、导墨条、塑料薄膜片组成,盒体包含储墨腔、墨流道、出墨咀、气孔、墨盒固定槽等功能结构部位。出墨咀向外上方突起,出墨咀内安装导墨条,导墨条上端面稍高于突起端面,导墨条选取密度较被入墨墨盒出墨咀内滤墨纤维或海绵密度稍低的纤维或海绵制成。储墨腔部分空间高于出墨咀,盒盖封闭盒体底部敞口,使所封闭的储墨腔、墨流道、出墨咀形成一条依次串联的与盒体外形基本一致的“L”形通道,通道两端开口分别为出墨咀的外上方突起开口与储墨腔上方的气孔,并均由塑料薄膜片封闭,工作时全被打开。连通储墨腔与出墨咀的墨流道横截面较小,它也可被设计为能独立安装的内径较小的管件。
这种墨水自动补给盒,由于工作时组成毛细管系统的各层纤维或海绵密度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总体趋势增高,可加剧由下至上方向毛细管效应的进行,并且出墨咀侧旁较高液位的储墨腔内墨水具有向出墨咀方向释放重力势能的趋势,故可明显地提高为喷墨盒重新补给墨水的速度,并增加墨水的补给量。与传统的入墨方式相比,它无需专门的入墨工具,墨盒入墨前或后均无需专门的密封,入墨过程自动进行,无需使用者进行较复杂麻烦的操作,也不会对墨盒表面及操作者造成墨水污染等。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墨水自动补给盒沿出墨咀中心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墨水自动补给盒的俯视图;
图3是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的墨水自动补给盒沿出墨咀中心的纵向剖视图。
图中:1-盒体 2-盒盖 3-导墨条 4-塑料薄膜片 5-墨水 6-滤墨纤维(或海绵) 7-蓄墨纤维(或海绵) 8-喷墨盒 A-储墨腔B-墨流道 C-出墨咀 D-墨盒固定槽 E-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聂瑞权,未经聂瑞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50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永磁复励式直流电动机
- 下一篇:新型节能插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