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线绞线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04956.3 | 申请日: | 2008-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61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 发明(设计)人: | 白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领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长久 |
| 地址: | 523900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线 绞线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加工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线绞线机,以将电线接线端裸露的复数根细导电芯能够紧紧绞在一起,方便后续接线作业。
背景技术
一般电线系由绝缘层及被包覆的复数根细导电芯,当接线时,通常需将接线端的绝缘层剥除后再将内部的细导电芯绞合线在一起,以方便接线之要求;所以绞线系将细导电芯电线按一定规则以螺旋形绞合而成。目前,绞线方式主要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加工方法落后,效率低,显然不符合生生加工之需求,如此一种替代手工作业的电线绞线机应运而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之缺失,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效率高的电线绞线机。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线绞线机,包括一主体,该主体设置有一圆形绞线轮盘、一弧形底托以及一驱动圆形绞线轮盘转动的动力装置,该弧形底托位于圆形绞线转轮正下方,且与圆形绞线轮盘之间形成一供电线穿过的绞线间隙。
所述弧形底托的内弧面上设置有增强磨擦力的凹凸纹路。
所述动力装置为马达。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绞线时,先开启动力装置,使圆形绞线轮盘一直处于转动状态,再将电线接线端的绝缘层进行预切,然后将接线端靠近转动的圆形绞线轮盘,在该圆形绞线轮盘的带动下,使该接线端随之穿过绞线间隙,此时将接线端的绝缘层剥除,并且使裸露的细导电芯也得以紧密绞合在一起,从而改变传统手工作业状况,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电线绞线机,包括一主体1,该主体1设置有一圆形绞线轮盘2、一弧形底托3以及一动力装置4,该动力装置用于驱动圆形绞线轮盘1转动所作之设计,该动力装置4可以是采用马达作为动力源;该弧形底托3位于圆形绞线转轮2正下方,且与圆形绞线轮盘2之间形成一供电线穿过的绞线间隙5。进一步,为使电线穿过绞线间隙5时加大电线之磨擦力,可在弧形底托3的内弧面上设置有凹凸纹路31。
因此,绞线时,开启动力装置4,由动力装置4驱动圆形绞线轮盘2一直处于转动状态;然后将电线接线端的绝缘层预剪开,所剪开的位置是根据需要裸露多长的导电芯而定。预剪开后将接线端靠近圆形绞线轮盘2的外侧,由该圆形绞线轮盘2的带动下,该接线端随之穿过绞线间隙5,如此将接线端的绝缘层剥除,同时裸露的细导电芯也得以紧密绞合在一起,从而改变传统手工作业状况,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领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领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49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地开关操作传动装置
- 下一篇:CFAST卡改良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