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抛光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203800.3 | 申请日: | 2008-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56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 发明(设计)人: | 郑锡辉;温达明;罗文礼;林强;黄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丰裕电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F7/00 | 分类号: | C25F7/00;C25F3/16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卞华欣 |
| 地址: | 523726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抛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表面处理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电抛光也称电化学抛光或电解抛光,为金属表面精加工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悬挂在电解槽中的金属制品为阳极,于特定条件下电解,通过阳极金属的溶解,以消除制品表面的细微不平,使之具有镜面般光泽外观的过程。常用这种方法提高铝及其合金、碳钢、不锈钢以及其他有色金属表面的光洁度,来满足某些部件工作条件中的需要(例如需要降低表面的摩擦系数、要求精密的公差配合等)和改善金属制品的装饰性外观。
电抛光时,电流在作为阳极的金属制品表面流过,将会在表面上形成氧化膜、盐膜或氧的吸附层等,使阳极的金属溶解速率急剧下降,即处于钝化状态。但这种钝化膜层又有可能在电解液中溶解,而使阳极重新活化。在某一电流密度下,金属钝化与金属溶解在交替地进行着。金属表面上凸起部分钝化的稳定性低于凹陷部分,溶解速率较高。于是凹陷部分受到保护,而凸起部分优先溶解,遂对金属制品表面起到了整平与出光的作用。
电抛光技术正广泛应用于金属表面处理工艺中,但是,目前,用于电抛光的设备还比较简单,大都只有一个阴极槽,阴极槽内盛放有电解液,将金属工件伸入阴极槽内,然后对金属工件通电,使金属工件成为一个阳极,电流在作为阳极的金属工件表面流过,将会在表面上形成氧化膜、盐膜或氧的吸附层等,使金属工件表面变得平整,达到抛光的目的。这种传统的电抛光设备比较简陋,不适合大量、连续作业,而且,传统的电抛光设备的阴极槽是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当金属的表面在氧化过程与空气中的尘粒接触会影响金属工件抛光的效果。传统的电抛光设备也没有冷却系统,金属工件在阴极槽的抛光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使阴极槽内温度上升,阴极槽内的温度及药液需要均匀,否则会影响金属工件的抛光效果,使金属工件抛光后的表面不够平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抛光装置。它设置有一水循环系统,水在循环过程中对阴极槽进行循环,控制阴极槽内的温度及药液均匀,它还设置有一抽风系统,通过风机可以抽取罩体和阴极槽内的尘粒,保证罩体和阴极槽内的空气清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抛光装置,包括阴极槽、罩体、发热管和工件吊载装置,阴极槽内盛放有电解液,所述的发热管伸入阴极槽内,还包括水循环系统和抽风系统,所述的水循环系统设置在阴极槽底部,抽风系统设置在罩体上。
还包括一外壳,所述的阴极槽设置在外壳内。
所述的外壳底部设置有一用于支撑的底架,底架的四个角处设置有支脚。
所述的发热管为L形。
所述的阴极槽为四面透明的玻璃槽。
所述的外壳的至少一面是透明的。
所述的罩体的至少一面是透明的。
所述的工件吊载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提升链条、升降架和挂钩,提升链条一端通过链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链轮固定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提升链条另一端与升降架连接,挂钩与升降架固接。
所述的水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水管、分水管和水泵,分水管上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水泵通过水管与分水管连接,水泵的出水口与循环水管连接。
所述的抽风系统包括风机、吸风槽和排风槽,吸风槽设置在罩体内,排风槽设置在罩体外,吸风槽的一端与风机的吸风口连接,排风槽与风机的排风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阴极槽的上方设置有一罩体,并且,采用抽风系统对罩体内的尘粒进行抽取,保证罩体内的空气清洁,采用水循环系统,保证阴极槽内的温度及药液均匀,这些措施保证了金属工件的抛光效果,使得金属工件经过抛光后表面平整,且光亮;阴极槽采用透明玻璃制成,罩体和外壳的正面为透明玻璃,使得工作人员可以监控金属工件的抛光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循环系统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3,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一种电抛光装置,包括阴极槽1、罩体2、发热管3和工件吊载装置4,所述的阴极槽1设置在外壳5内,阴极槽1是用透明玻璃制成的,为了使操作人员能清楚地看到阴极槽1内的工作情况,所述的外壳1的正面可以用透明玻璃制成,罩体2的正面也可以用透明玻璃制成,阴极槽1内盛放有电解液,所述的发热管2伸入阴极槽1内,还包括水循环系统6和抽风系统7,所述的水循环系统6设置在阴极槽1底部,抽风系统7设置在罩体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丰裕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丰裕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38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