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屏蔽同轴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03556.0 | 申请日: | 2008-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51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影;曾社;陈占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宇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18 | 分类号: | H01B11/18;H01B7/1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贤义 |
地址: | 519060广东省珠海市南屏科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屏蔽 同轴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屏蔽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在当今的网络传输中,电缆的外表面一直受到五花八门的电磁波攻击,在不同时刻、不同方位,电磁波频率的强弱也较难预测。采用现有的电缆进行信息传输时,经常会有漏网的电磁波侵入电缆内,对正常的信号传输造成影响。在现有的技术中,普通编织型同轴电缆的制造原理通常是:在内导体外挤包一层发泡绝缘层,再在所述发泡绝缘层的外表面包覆一层铝塑复合膜带,其次在所述铝塑复合膜带上包覆一层单纯由金属丝编织网作为外导体,最后在所述外导体表面再挤包一层聚氯乙烯护套,完成整个结构的制造。然而在目前现有的这种产品中,外导体都是起高频转输回路及对外界电信号的屏蔽作用,因此,跟据屏蔽的三种基本原理,这样的结构对外界的电信号屏蔽性能不佳,易产生干扰,影响正常信号的传输。这就是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屏蔽性能优,可延长信号传输距离并可获得优良传输效果的新型屏蔽同轴电缆。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内导体、发泡绝缘层、铝塑复合膜带、金属丝编织层、外护套,所述内导体、所述发泡绝缘层、所述铝塑复合膜带、所述金属丝编织层及所述外护套依次沿径向由内到外设置,所述新型屏蔽同轴电缆还包括内衬层和屏蔽层,所述内衬层和屏蔽层依次沿径向由内到外设置在所述金属丝编织层与所述外护套之间。
所述屏蔽层又包括铝塑复合膜带和导电合金材料。
所述导电合金材料为镀锡钢丝,所述铝塑复合膜带为双面铝塑复合膜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金属丝编织层与所述外护套之间还依次沿径向由内到外设置有所述内衬层和所述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又包括铝塑复合膜带和导电合金材料,所述导电合金材料又采用镀锡钢丝编织,所以该屏蔽层中的所述导电合金材料就可以在屏蔽过程中产生涡流,加大屏蔽效果;由于所述内衬层和所述屏蔽层的波阻抗相差很大,所以加大了对外界电磁波的反射现象,即本结构的电磁屏蔽效果好;由于铝的导电性能优良和钢为强磁性材料的特性,所以所述屏蔽层采用本结构可以大大加强对静电、静磁的屏蔽作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从屏蔽的三种基本原理出发,整体上加强了整个电缆的屏蔽性能,延长了电信号的传输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内导体1、发泡绝缘层2、铝塑复合膜带3、金属丝编织层4、外护套8,所述内导体1、所述发泡绝缘层2、所述铝塑复合膜带3、所述金属丝编织层4及所述外护套8依次沿径向由内到外设置。所述铝塑复合膜带3及所述金属丝编织层4组合在一起形成高频信号传输回路的外导体。所述新型屏蔽同轴电缆还包括内衬层5和屏蔽层,所述内衬层5和屏蔽层依次沿径向由内到外设置在所述金属丝编织层4与所述外护套8之间。所述内衬层5可以是塑料带绕包型,也可以是塑料挤包型,其厚度应不小于0.3mm。所述内衬层5的作用是使所述金属丝编织层4与所述屏蔽层之间达到绝缘的效果,隔断高频信号传输回路外导体与屏蔽层之间的连接。由于所述屏蔽层与所述外导体分离独立,所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让屏蔽层直接接地,提高对外界电磁波的屏蔽能力,即提高电缆的屏蔽衰减性能,使得屏蔽效果更好。上一层楼
所述屏蔽层又包括铝塑复合膜带6和导电合金材料7。所述铝塑复合膜带6采用双面铝塑复合膜带纵包或绕包在所述内衬层5的外表面,所述铝塑复合膜带6的厚度为≥0.03mm,所述铝塑复合膜带6纵包或绕包的重叠率不小于30%。所述导电合金材料7为镀锡钢丝,所述导电合金材料7设置在所述铝塑复合膜带6的外表面,编织密度应不小于60%。
所述外护套8可是由聚氯乙烯或聚乙烯护套挤包而成,也可根据用户需要,采用其它材料挤包形式制成外护套。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网络通讯领域。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构想的情况下,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及所做的各种等效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宇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宇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35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地开关的传动结构
- 下一篇:水上漂浮探测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