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烤炉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03098.0 | 申请日: | 2008-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87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李韦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韦成 |
主分类号: | F24C1/00 | 分类号: | F24C1/00;F24C15/18;F24C15/12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克佑 |
地址: | 510095广东省广州市环市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烤炉,尤其是一种可避免烧烤油滴落火源引起油烟的烧烤炉。
背景技术
烧烤食物具有悠久的历史,人类使用火就是从烧烤食物开始的,从此才进化成现代人,烧烤食物香味十足,深受许多人们的喜爱。现有的烧烤炉的结构一般包括有炉体,炉体上设有火源及烧烤网,形成火源有烧柴、烧炭、烧油或用电,烧烤网一般是直接架设在火源上方,以便充分利用火源上升的热量。这样的烤炉有其不足之处,由于烧烤时要在食物上涂抹烧烤油,且有的食物本身加热后会流出油来,这些油有时就会直接落在火源上,引起油烟,油烟上升会熏到食物及被烧烤者吸入。而众所周知油烟对人体有害且污染环境,而且人们食用油烟熏过的食物易患癌症,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为避免油滴落火源,有的烧烤炉采用两排竖立的电热板,将食物放置在两竖板之间来烧烤。但该方案结构复杂,热效率低,限制了烧烤食物的摆放方向,且并不能完全避免油滴落火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可避免烧烤油滴落火源的烧烤炉。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烧烤炉,包括有炉体,炉体上设有火源及处于火源上方的烧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上在火源与烧烤网之间还设有承油装置,其包括接油隔板、导油槽和集油壶;所述的接油隔板倾斜安装,隔板上开有多个透火孔,透火孔上方设有遮孔装置,遮孔装置与透火孔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的导油槽安装在接油隔板的倾斜低边下方且倾斜安装;所述的集油壶壶口对应于导油槽下端集油。
这样一来,火苗或火的热量可穿过接油隔板上的透火孔,再从透火孔与遮孔装置之间的空隙上升烧烤食物,而滴落的烧烤油落在倾斜的接油隔板上会汇集到导油槽最后到集油壶,避免了油滴落入火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油隔板和遮孔装置可以有各种形式:
所述接油隔板由波浪板或平板制成,透火孔开在波浪板的波浪斜面或斜的平板面上;
所述遮孔装置为上边与波浪板的波浪斜面或平板的斜面相连接的斜片;
所述的遮孔装置为以至少两根柱子支撑的大于透火孔的顶盖,所述的接油隔板的透火孔边有向上凸的环沿;凸环沿可防止落在接油隔板上的油从孔中滴落,大于透火孔的顶盖可使落在顶盖上的油滴掉在透火孔外的接油隔板上;
所述的顶盖为开口向下的锥壳顶盖;
所述的顶盖为倒置碟状的倒置碟顶盖,支撑柱为槽口朝外的槽形柱子,柱子顶端对应的碟底开有碟底孔;倒置的碟边是向上倾斜的,这样火苗可以顺势上升,碟底开有的孔可将落在碟内的油穿过孔、沿槽口朝外的槽形柱子流到透火孔凸环沿外。
所述接油隔板为块状,整块地倾斜安装;
所述接油隔板为四面锥壳或多面锥壳;
所述接油隔板为锥顶朝上的圆锥壳;
所述接油隔板为锥顶朝下且截去部分锥顶的圆锥壳,承接的油流向圆锥台壳中间截去部分锥顶形成的圆孔,圆孔下方对应的炉体处不设火源,导油槽安装在接油隔板的圆孔边下方且倾斜安装,集油壶壶口对应于导油槽下端集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火源与烧烤网之间设有接油隔板,避免了烧烤油滴落在火源上引起油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沿图1的A-A线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沿图1的B-B线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第一种接油隔板局部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的C向视图;
图6是第二种接油隔板开有透火孔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沿图6的D-D线剖视示意图;
图8是第三种接油隔板开有透火孔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沿图8的E-E线剖视示意图;
图11是第四种接油隔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第五种接油隔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侧视示意图;
图14是第六种接油隔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侧视示意图;
图16是在由平板制成的接油隔板上的各种遮孔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火源,3-烧烤网,4-接油隔板,5-导油槽,6-集油壶,7-透火孔,8-遮孔装置,9-空隙,10-凸环沿,11-锥壳顶盖,12-倒置碟顶盖,13-槽形柱子,14-碟底孔,16-斜面,17-斜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韦成,未经李韦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30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烟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检测轨枕道钉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