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散热及节能LED路灯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03030.2 | 申请日: | 200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90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柳青;彭万峰;郭华芳;田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1V23/00 | 分类号: | F21V23/00;F21V29/02;H05B37/02;F21W131/103;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毅萍;王玺建 |
地址: | 51064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散热 节能 led 路灯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功率LED路灯的自动散热及节能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路灯功率大约为400W,电能消耗较大。随着近年LED技术的进步,因其具有体积小、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高亮度、低热量、环保、坚固耐用等优点,无疑将成为最佳照明方式,替代传统路灯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对于LED来讲,单纯地增加输入功率,亮度会成比例地上升,但由于LED的效率远没有达到100%,LED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通常,功率型白光LED只能将约10%的电能转化为光能,而剩余的80%的能量则转化成了热能。随着LED功率的增大,其产生的热量也相应增多,如果散热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LED的使用寿命。
例如,于2007年3月7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 1924436A,即公开了一种散热型LED室外照明灯,该发明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在传统灯罩上设置了用于吹风和引风的散热装置,促使灯罩内的空气流通而将热量散去。但是,当LED路灯开启后,其LED灯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而且工作电流恒定不变,持续产生热量,仅靠增加的散热装置来驱动空气流通,因此散热效果相对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LED路灯控制装置,不仅具有散热装置,而且还可以控制LED灯的工作电流,从而降低LED散发的热量,有效地提高了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散热及节能LED路灯控制装置,包括温度检测单元、时钟电路单元、中央控制单元和驱动电路单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和时钟电路单元的输出信号经中央控制单元,并通过驱动电路单元控制和调节大功率LED路灯和散热装置,所述驱动电路单元包括LED驱动电路和散热驱动电路,所述LED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输出端与LED灯阵列连接;所述散热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输出端与散热装置连接。
上述LED驱动电路的输出信号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所述LED驱动电路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经MOS晶体管放大器与LED灯连接。
上述LED驱动电路的采样输入端与MOS晶体管放大器的源极连接。
上述温度检测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其感应信号输出端经放大电路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
上述时钟电路单元包括定时电路,其时钟信号输出端直接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根据预设定的工作时间,调节LED灯的亮度。
上述散热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经继电器开关与散热装置连接,所述散热装置为风扇。
本实用新型所述LED路灯控制装置不仅具有散热装置,而且还可以根据检测到的环境温度控制LED灯的工作电流,在不影响LED路灯的照明情况下,降低LED的工作电流,从而减少其散发的热量,配合散热装置一起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散热效果,延长LED路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LED路灯控制装置,包括温度检测单元1、时钟电路单元2、中央控制单元3和驱动电路单元4,所述温度检测单元1和时钟电路单元2的输出信号与中央控制单元3连接,并通过驱动电路单元4控制和调节大功率LED路灯5和散热装置6。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单元3包括微处理器31,其输出端与驱动电路单元4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单元4包括LED驱动电路41和散热驱动电路42,所述LED驱动电路41的信号输入端与中央控制单元3连接,输出端与LED灯阵列连接;所述散热驱动电路42的信号输入端与中央控制单元3连接,输出端与散热装置6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30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