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温控和光控功能的近红外-绿激光转换模块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02581.7 | 申请日: | 2008-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99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 发明(设计)人: | 丁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南沙慧视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S3/00 | 分类号: | H01S3/00;H01S3/102;H01S3/042;H01S3/16;H01S3/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国钊 |
| 地址: | 511458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温控 光控 功能 红外 激光 转换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温控和光控功能的近红外-绿激光转换光模块,它是一种可用于小型化激光图像显示器中的绿色激光源。
背景技术
可视图象显示有多种方法。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等离子显示器等,均可进行彩色图象显示,但体积大、功耗大、色彩不甚鲜艳、图像不甚细腻。激光的出现,由于它的高密度、小发散角、光谱纯、相干涉性好等特点,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制作丰富多彩、图象细腻的激光图象显示办法。进而,近年来利用半导体激光器和非线性光学器件来制作性能优越、价格低廉的可见激光图象显示的研究,渐渐多起来了。小功率激光图像显示(或激光电视)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它的出现,弥补了固体激光电视显示器体积大、价格昂贵的缺点,而保持了激光色彩鲜艳、图像清晰、色彩柔和、寿命长等优点。
中小功率激光图象显示,需要红、绿、兰三基色激光源。产生三基色激光有多种不同方法。通常,波长为650nm(红色)的半导体激光器便于制作,价格低廉,可直接用于可见激光显示;而对半导体绿、兰色激光器,由于材料生长和器件制作困难、价格昂贵,通常不直接采用绿、兰色半导体激光器,而采用波长变换方法来得到绿、兰激光,即以大、中功率、两种适当波长的近红外半导体激光器为泵浦源,来激励固体激光材料和非线性光学材料,转换出绿、兰激光。
绿激光的产生,有不少文献和资料报道,但绝大部分都是实验室中的研究性论文。其试验装置体积大,装置或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成本一般不作考虑。要实现生产实用化,还有相当大一段距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第一个主要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实现光波长转换、结构紧凑、性能稳定、价格相对便宜且具有温控和光控功能的绿色激光源。
为了解决该主要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温控和光控功能的近红外-绿激光转换模块,包括固体激光晶体、非线性光学晶体、激光器,其中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依次在固定激光晶体、非线性光学晶体内进行波长转换;所述固体激光晶体为掺Nd的钒酸钇Nd:YVO4,非线性光学晶体为掺MgO的周期性极化的铌酸锂PPLN,激光器为应变量子阱激光器;还包括设置在激光器背光面的硅背光探测器;上述元器件封装在金属管壳内,金属管壳底座上设有半导体电热致冷器,激光器附近贴有热敏电阻,金属管壳尾管设有与非线性光学晶体的输出光通路对准的出光口。
上述硅背光探测器检测泵浦源的发射光,通过光控电路将其转换成光电压与标称电压进行比较,根据比较误差信号调节泵浦源的输出光功率,从而使该模块具有光功率控制功能;金属管壳底座上设有半导体电热致冷器、以及致冷器上的热敏电阻和控温电路,以检测和控制激光器的工作温度,从而使模块具有温度控制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其中第一级波长转换为:采用发射光波长为808nm的GaAs/AlGaAs应变量子阱激光器(SQW-LD),输入(300-500)mA驱动电流时,由于激光器LD光增益谱和光学谐振腔的波长选择作用,可得到(200-300)mW、808nm的近红外光;该红外光入射到掺Nd的钒酸钇YVO4中,被材料中的Nd离子所吸收,引起离子中适当能级的电子向上光跃迁,并处于高能态;根据最低势能原理,高能态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将产生自发辐射或受激辐射,从而发射1064nm的红外激光。而第二级波长转换为:采用高掺(掺杂度为0.48-0.52%)MgO的周期性极化铌酸锂PPLN,实现1064nm激光的光学倍频,即转换并输出532nm的绿激光。在纯净的非线性光学晶体LiNbO3中,为改善光学特性,要作2项重要处理,其中一项处理为:在生长LiNbO3光学晶体时,同时掺入约占LiNbO3分子总数0.48-0.52%的MgO,籍此降低晶体的矫顽场和提高光折射损伤阈值;另一项处理为:通过施加高压电脉冲,制作周期性的、自极化永久性铁电畴,以实现基频光和倍频光相同的折射率,从而实现晶体中基频光和倍频光的准相位匹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从基频光到倍频光的转换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半导体电热致冷器(TEC)、热敏电阻与金属管壳、背光Si-PD光探测器、光隔离器,重点控制激光器LD的工作温度和输出光功率,来达到功率稳定和波长稳定的目的。电热致冷器TEC、热敏电阻和控温电路能够使管壳内激光器LD的工作温度控制在(22-30)℃范围;而背光Si-PD探测器、控制电路则通过调整激光器LD的驱动电流,达到稳定LD光输出功率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南沙慧视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南沙慧视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25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基站房体的门体
- 下一篇:变压器片式散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