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大锅体或锅体移位加热的电磁炉感温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2439.2 | 申请日: | 2008-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91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前锋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8 | 分类号: | F24C7/08;G01K7/2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3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 大锅 移位 加热 电磁炉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炉技术领域,特指电磁炉的感温结构。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电磁炉以其加热速度快、功能多、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深得人们青睐。电磁炉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利用耐高温承载瓷板下加热线盘产生磁力线把电能转化为热能,使瓷板上的锅具自行高速发热。电磁炉加热使用时,通过感温结构来检测锅体加热温度,现有的电磁炉只是在加热线盘中央处设一感温结构来检测锅体加热温度,即感温结构只能检测正中央的温度,而对于大锅体或锅体移位时,则会出现检测不到位,易出现局部温升过高,甚至出现干烧,导致电磁炉或锅具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大锅体或锅体移位加热的电磁炉感温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适用大锅体或锅体移位加热的电磁炉感温结构,包括,电磁炉主体、承载瓷板,及数个温度传感器,数个温度传感器与电磁炉加热控制部分电连接,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系为分布于加热线盘外周,并与瓷板下底面触接。
上述方案中,位于承载瓷板下底的电磁炉主体相应部位设有承接部,并于承接部上设有容槽供温度传感器定位安置;温度传感器系为热敏电阻,于承接部上设有下穿孔供热敏电阻的焊脚穿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感温结构,是在加热线盘外周分布有温度传感器,可很好地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可更准确和可靠的检测到大锅体或锅体移位加热的温升情况,避免电磁炉或锅具的损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之电磁炉主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2之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 电磁炉主体 20 承载瓷板 30 温度传感器 11 承接部
12 容槽 13 下穿孔 14 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炉感温结构,包括,电磁炉主体10、承载瓷板20,及数个温度传感器30。
数个温度传感器30与电磁炉加热控制部分电连接,形成自动控制,且所述温度传感器30系为分布于加热线盘外周,并与瓷板20下底面触接。
该结构实施时,温度传感器30可准确的检测到位于加热线盘加热区外周的锅具温度,这样,对于使用大锅体或者是在使用过程出现锅体移位,均可通过本结构及时、可靠的监测锅体温升情况,监控面广,弥补现有技术只有中央检测的不足,防止干烧所导致电磁炉或锅具的损坏。
位于承载瓷板20下底的电磁炉主体相应部位设有承接部11,并于承接部11上设有容槽12供温度传感器30定位安置。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30系为热敏电阻,这时,承接部11上还设有下穿孔13供热敏电阻的焊脚穿设。图2、3所示,容槽12的形状与热敏电阻的形状匹配,热敏电阻容于容槽12内定位良好,使之与瓷板20下底面触接稳定,保证良好的热传导。图中所示,下穿孔13还连通有通槽14,通槽14方便本身已经上板焊接好的热敏电阻滑入容槽12内安置,即热敏电阻先与电路板焊接组装,再与电路板一起组装于电磁炉主体10内,这时热敏电阻的焊脚则滑过通槽14,通槽14形成通道,方便热敏电阻拆装(参阅图1所示)。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原理做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前锋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前锋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24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