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杆件折叠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1001.2 | 申请日: | 2008-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30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袁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文彬 |
主分类号: | F16B7/00 | 分类号: | F16B7/00;F16B12/00 |
代理公司: | 江门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萍;区长钊 |
地址: | 528400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两杆件之间的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可以实现杆件的快速打开和收折的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很多家庭日常用品如婴儿床、帐篷或桌、椅等,通常设计成可折叠的形式,这对于有限的家居空间来说是很重要的,同时,对于一些需要搬运或携带的物品,折叠也可以起到收藏占用空间小和携带方便的目的。但现有的折叠床或可拆装的家具,其两段杆件之间常通过一些连接套管或螺钉螺母等来连接并紧固,这样就存在拆装下来的配件零散不方便收纳的问题,且有时还需要额外使用工具来协助拆装,费时费力,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需另外携带工具或配件且能实现快速收折的杆件折叠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杆件折叠装置,包括通过铰接轴铰接的左右折叠杆件,在左、右折叠杆件任意一个的铰接端设有套置于杆件上的杆件套,所述杆件套下方有一向下突起的卡板,所述卡板中部设有通槽,末端向前方弯曲;上述左、右折叠杆件前方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前端内侧设有限位台阶,外侧设有环绕突起的拉套,在套筒内部设有弹簧,下方还设有向下突起的定位台,所述定位台中部设有定位孔;上述铰接轴伸出左右折叠杆件前方的部分套置于套筒及弹簧内,在铰接轴前端还设有环绕突起的卡台并卡置在套筒前端的限位台阶上;上述左右折叠杆件的下方设有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中间部分设有突起的柱体;在杆件折叠装置展开状态下,套筒内部的弹簧处于原长度,而固定座上的柱体穿过杆卡板上的通槽并置于定位孔内。
进一步,所述杆件套套置在位于后方的右折叠杆件上。
此外,所述杆件套后方设有一向下延伸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穿过位于左、右折叠杆件下方的固定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折叠杆的铰接端套装有一辅助套,所述辅助套前方设有辅助套筒固定的凹槽。
另外,所述套筒内侧设有一辅助套,弹簧套于辅助套外侧,铰接轴位于辅助套内侧;所述辅助套前端外侧设有周向突起的卡台并卡置在套筒的限位台阶上;所述辅助套的前端内侧设有周向突起的限位台并将铰接轴的卡台卡置于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该杆件折叠装置可实现杆件的快速收折和展开定位,收折过程中不会出现零散的配件,也无需另外携带拆装工具,使折叠家具的收藏和携带都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杆件折叠装置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杆件折叠装置横截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杆件折叠装置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一种杆件折叠装置,包括通过铰接轴3铰接的左折叠杆件21、右折叠杆件22,在左、右折叠杆件任意一个的铰接端设有套置于杆件上的杆件套5,所述杆件套5下方有一向下突起的卡板51,所述卡板51中部设有通槽52,末端向前方弯曲;上述左、右折叠杆件前方设有套筒1,所述套筒1前端内侧设有限位台阶11,内部设有弹簧12,下方还设有向下突起的定位台13,所述定位台13下方的末端向前弯曲,在定位台13中部还设有定位孔131,定位孔131优选为一体成型的向内凹入的孔;上述铰接轴3伸出左折叠杆件21、右折叠杆件22前方的部分套置于套筒1及弹簧12内,在铰接轴3前端还设有环绕突起的卡台31并卡置在套筒1前端的限位台阶11上;上述左右折叠杆件21、22的下方设有一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中间部分设有突起的柱体41;在杆件折叠装置展开状态下,套筒1内部的弹簧12处于原长度,而固定座4上的柱体41穿过杆卡板51上的通槽52并置于定位孔131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杆件套5套置在位于后方的右折叠杆件22上,并在杆件套5后方设有一向下延伸的固定杆53,固定杆53穿过位于下方的固定座4。其中,可将铰接轴3的尾端固定于固定杆53上。
由于杆件套5套装在后方的右折叠杆22上,因此可以在左折叠杆21的铰接端套装有一辅助套6,并辅助套6前方设一辅助套筒1固定的凹槽61。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套筒1前端外侧设有环绕突起的拉套15,这样可便于拉动套筒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文彬,未经袁文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10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链正反转传动机构张紧装置
- 下一篇:防腐型水环式真空泵叶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