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发电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0929.9 | 申请日: | 2008-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60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梁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代平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G05D3/00;G02B5/08;F24J2/2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成明新 |
地址: | 5282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发电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的较高级形式。按目前的技术太阳能发电一般分为:热(光热转换)发电和光伏发电两种方式,对于光能的收集又可分为直射(直接照射)型和聚光(焦)型两大类。由于本发明的要点是在光能收集转换的形式和结构方面,以下侧重对现有太阳能发电的光能收集转换形式作简单的介绍。
1、太阳能热发电的光能收集转换形式
(1)直射型的形式主要有平板收集器和太阳池等。特点是固定安装,直接收集的阳光能量密度低,产生的温度不高,所需的设备技术较为简单,容易实现。但发电的效益未必理想。
(2)塔式系统是在空旷平地上建立高塔,塔顶固定安装一个接收器,塔周围的地面安置大量的定日镜,将太阳光聚集并反射到塔顶的接收器上产生高温,接收器内生成的高温蒸汽推动汽轮机来发电。各个定日镜需要单独进行两维控制,控制系统极其复杂,价格昂贵。塔式系统聚光比高,每套系统的规模必须很大才有效益,到目前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
(3)槽式系统是用柱状抛物面反射镜以线聚焦代替了点聚焦,只需一维控制的跟踪运动,聚焦的管线是随动结构,系统机械笨重,管路很长,保温较为困难其活动接头也容易损坏。槽式系统的抗风能力较差,不适宜在大风地区工作。正是由于跟踪运动较为简单,槽式系统更容易实现商业化。
(4)碟式系统是利用旋转抛物面的碟式反射镜将太阳聚焦到一个焦点。接收器也是随动结构,光热转换效率很高。主体为分立方式,可单个运行或组合成较大的系统。其缺点是造价很昂贵,普及更困难。
2、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光能收集转换形式
(1)直射平板可以是固定安装,也可对日跟踪,阳光对光伏电池是直接照射。特点是支架结构简单,面积大小任意组合。缺点是光伏电池用量大,系统价格昂贵,其发电成本也高。
(2)漏斗式或碟式多倍聚光方式,特点是充分利用了光伏电池的发电潜能,聚集多倍的阳光能够产生多倍的电能,是光伏发电系统的一大进步。但同样涉及准确的两维跟踪控制和传动,也是分立式支架,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提高收集的阳光能量密度,并且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支撑架、接收器和反射镜装置,所述支撑架包括承重拉索1、水平拉索2、桁架3、桅杆4、斜拉索5;所述接收器包括冷却管6和光伏电池7,或者是用于光热转换时的集热管;桅杆4垂直地面安装以承受载荷的垂直分力,斜拉索5和水平拉索2承受载荷的水平分力和对整套悬空结构起到稳定作用,桁架3、冷却管6和光伏电池7的重量由承重拉索1承担;所述反射镜装置包括反射镜8、轴承座9、落地架14,落地架14顶面安装一排轴承座9,承托着反射镜8并能使成组的反射镜8在机械式同步机构带动下作等角速度转动。
所述反射镜8的镜面为长条形,每一块反射镜8的长度方向互相平行,同时与桁架3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的机械式同步机构由连杆11与摆杆10和曲柄机构12铰接,在电动减速机13的驱动下,成组的反射镜8能同向等角速度回转。
所述冷却管6的长度方向与桁架3的长度方向平行,冷却管6与光伏电池7背面接触的是能包容光伏电池7的平面。
所述支撑架、接收器和反射镜装置在水平投影上垂直于桁架3的长度方向扩展成连续的结构形式。
所述支撑架、接收器和反射镜装置在水平投影上平行于桁架3的长度方向扩展成连续的结构形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光能接收器(集热管或光伏电池)及其安装支架固定不动,成组的长条形反射镜始终把阳光聚焦成线(合理宽度)落在接收器上;并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焦线聚光,反射镜组只作一维同步跟踪运动,任何方向的直射阳光投射到镜面上之后,都能全部聚集在焦线位置的接收器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光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OX坐标轴方向的扩展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在OY坐标轴方向的扩展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代平,未经梁代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09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压电机启动柜
- 下一篇:改进型连接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