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针织圆机的卷布机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0777.2 | 申请日: | 200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24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乐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佩筠 |
主分类号: | D04B15/88 | 分类号: | D04B15/88;D04B15/94;D04B9/00;F16H37/02 |
代理公司: | 江门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海文 |
地址: | 528400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针织 卷布机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特别是一种针织圆机的卷布机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公知常用于针织圆机的卷布机的驱动装置,是在针织圆机大盘齿轮上装有一对驱动臂来驱动卷布机与针织圆机同步运转。采用这种驱动装置存在如下缺陷。(1)人们公知常用卷布机为了满足不同坯布的卷取速度的要求,设置了齿轮变速箱来适应不同坯布的卷取速度。这种卷布机自身重量很大。当安装在大盘齿轮上的驱动臂来驱动来驱动卷布机时,针织圆机上编织部件、输纱部件、卷布机等所有的载荷都集中在主传动轴上的小齿轮上,从机械设计的力学角度来分析是不合理的。在针织圆机的实际运转中,由于这种不合理的设计,经常会造成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主传动轴上的小齿轮磨损。造成针织圆机运转噪声增大,机器精度降低,最后导致针织圆机无法正常工作。(2)由于这种卷布机自身重量很大,因此它运转时的惯性也很大。往往针织圆机的编织部件已经停止运转了。卷布机因惯性的作用,它还不能停下来,因为它是靠驱动臂来驱动的。这时它就反过来推动驱动臂,使本当应该停下来的编织部件无法正常停下来。这样一来就有可能造成编织部件的损坏。(3)人们公知针织圆机的维修工和挡车工,在检查布面张力的时候,都会习惯用右手去触摸布面。大多数针织圆机运转方向为逆时针。在针织圆机大盘齿轮上装有一对驱动臂来驱动卷布机与针织圆机同步运转。这样一来,当运转的驱动臂与不动的针织圆机的机脚,就会形成了一个剪刀叉。工人们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将手臂折断,造成工伤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针织圆机的卷布机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大大减轻主传动轴上小齿轮的磨损,提高针织圆机的使用寿命,避免了编织部件不应有的损坏,有效地避免工人因检查布面张力、触摸布面而不小心引起的工伤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新型针织圆机的卷布机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一电动机;一中间传动机构,该中间传动机构具有一中间传动轴,中间传动轴由电动机驱动,中间传动轴上安装有中间传动同步带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下部传动机构,该下部传动机构具有一下部传动轴,下部传动轴通过联轴器与中间传动轴联接,下部传动轴上安装有下部小同步带轮;一底部传动机构,该底部传动机构具有一底部传动轴,底部传动轴上安装有底部同步带轮及底部小齿轮,底部同步带轮通过底部传动与下部传动同步带与下部小同步带轮连接;一底部大齿轮,该底部大齿轮与底部小齿轮啮合;一卷布机变速箱驱动机构,其安装在底部大齿轮上,以驱动卷布机变速箱与针织圆机的编织部份及输纱部份同步运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卷布机变速箱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底部大齿轮上的四只方钢固定座及两条方钢,两条方钢分别位于卷布机变速箱的两侧,每一方钢的两端分别与两方钢固定座固定连接,在每条方钢上安装有两个驱动块,两条方钢上的四个驱动块驱动卷布机的齿轮变速箱。
上述驱动块可采用塑料驱动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联轴器设置有两套,每套联轴器由两个链轮和一条双排链条组成,两套联轴器之间安装有传动轴,其中一套联轴器连接中间传动轴与传动轴,另一套联轴器连接下部传动轴与传动轴。
上述电动机轴上安装有皮带轮,中间传动轴上安装有中间传动皮带轮,电动机与中间传动机构之间通过皮带传动。
上述中间传动机构上连接有一主传动机构,该主传动机构具有一主传动轴,主传动轴上安装有主传动同步带轮及主传动小齿轮,主传动同步带轮通过中间传动与主传动同步带与中间传动同步带轮连接;一大盘齿轮,该大盘齿轮与主传动小齿轮啮合,以驱动针织圆机的编织部份及输纱部份运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式的改进,底部大齿轮的齿数、模数与大盘齿轮的齿数、模数一致;底部转动轴上的小齿轮的齿数、模数与主传动轴上的小齿轮的齿数、模数一致;中间传动轴上的小同步带轮的齿数与下部传动轴上的小同步带轮齿数一致;主传动轴上的同步带轮的齿数与底部传动轴同步带轮的齿数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佩筠,未经李佩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07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针床经编机的成圈装置
- 下一篇:四立柱双工位横臂旋转式钢包精炼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