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枪械安保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0109.X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78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禧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伟禧 |
主分类号: | F41C27/00 | 分类号: | F41C27/00;G08B13/181;G07C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毅萍;王玺建 |
地址: | 528306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枪械 安保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枪械的保管系统,特别是一种可以实时检测枪械存放状态和属性的安保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枪械保管装置通常只可以存放枪支,而不能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因此,管理人员也不易察觉和及时发现枪械的被盗或被调换事件,可能造成不可预见的社会危害性。例如,于2008年4月23日授权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1050964Y,即公开了一种枪支管理、防盗、报警专用辅助架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在专用辅助架上的检测线圈实时检测枪支中的芯片,从而了解枪支是否被放置在辅助架上。该实用新型专利的缺陷在于,需要对现有枪支进行必要的改造——增加内置芯片。另外,所述辅助架不能锁住枪支,因此枪支很容易就可以被取走,不足以保证其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实现枪械管理的安保系统,该系统不需要对现有枪械进行改造,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枪械安保系统,包括若干个用于存放枪械的安保装置,所述安保装置通过控制器与交换机连接,所述交换机与管理器连接。
上述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和若干个从控制器,所述从控制器通过RS487接口与安保装置连接。所述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以TCP/IP方式接入交换机。
上述安保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枪械的枪匣,以及安装在枪匣内的锁体和锁具开关,所述枪匣内还设有用于检测枪械的状态和属性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至少包括一组由若干个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组成的红外线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输出端通过传输线与报警装置连接。
上述枪匣包括用于放置枪械的箱体和用于安装锁体和锁具开关的锁盒,其中锁盒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其中一侧面板上。
上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对应安装在枪匣两侧面板的内侧,并分别对应于枪械的不同检测部位。
上述枪匣上设有一可掀起的顶盖,该顶盖与枪匣通过转轴枢接,并通过锁体进行锁定。所述锁体上设有一锁舌,该锁舌凸起时嵌入转轴的凹槽内,用于限制顶盖的开启。
上述锁具开关为IB卡开关。
为了更有效的检测枪械的真实性,上述检测装置还包括重量检测装置或材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枪械的重量或材质。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采用计算机联网管理方式,可以实时地检测枪械的存放状态和属性,一旦发生枪械被盗或被调换事件,即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发出报警信号。(2)其安保装置根据枪械的实际形状和属性设置检测装置,并具有安全锁,可以有效的判断枪械的真实性,并在枪械被存放时将其牢固地锁住,以防被随意拿取,提高了枪械保管的安全性。(3)本实用新型根据枪械自身的结构设计,不需要对现有枪械进行改造,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安保系统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安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安保装置的打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安保装置的分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安保装置的分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安保装置的枪械存放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红外线发射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红外线接收器的电路原理图之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红外线接收器的电路原理图之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红外线接收器的电路原理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枪械安保系统包括若干个用于存放枪械的安保装置105,所述安保装置通过控制器与交换机102连接,所述交换机进一步与管理器101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103和若干个从控制器104,从控制器104通过RS487接口与安保装置10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从控制器104的最大数目为253个,每个从控制器104最多可连接96个安保装置105;另外,所述主控制器103和从控制器104以TCP/IP方式接入交换机102,连接形成虚拟局域网(VLAN)或虚拟专用网(VPN)结构。所述管理器101和主控制器103、从控制器104上均设有IB卡读卡器,只有通过IB卡方可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伟禧,未经陈伟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01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水分流阀
- 下一篇:具有自发电前照明后尾灯装置的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