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特殊绕线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0076.9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28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高禄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创慈磁性元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41/0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明 |
地址: | 523300广东省东莞市石碣***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器 特殊 绕线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特殊绕线架。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设备,常用于电压变换等。变压器一般包括有绕线架和铁芯,铁芯插置于绕线架内,绕线架包括中空架筒、低压端接脚座、高压端接脚座、高压端第一接脚、高压端第二接脚和若干分隔板,低压端接脚座和高压端接脚座分别设置在中空架筒的两端,高压端第一接脚和高压端第二接脚设在高压端接脚座的侧端,分隔板垂直设置在中空架筒上,各分隔板之间形成绕线槽,低压端接脚座和高压端接脚座分别接入高压铜线和低压铜线,高压铜线和低压铜线缠绕在中空架筒上相应的绕线槽内,与铁芯形成磁通路,起到电压变换的作用。
这种现有的变压器绕线架,高压电线从高压端第一接脚和高压端第二接脚接入或接出,高压电线在绕线槽内缠绕,高压电线的接入部分与起绕点处缠绕绕线槽的缠绕部分相接触,由于高压端第一接脚和高压端第二接脚之间的电压差很大,如果高压电线的表面绝缘漆膜有脱落缺陷,很可能产生短路的情形,使得变压器被损坏而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压器特殊绕线架,可避免产生短路情形,提高变压器的产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变压器特殊绕线架,包括中空架筒、低压端接脚座、高压端接脚座、高压端第一接脚、高压端第二接脚和若干分隔板,所述低压端接脚座和高压端接脚座分别设置在中空架筒的两端,高压端第一接脚和高压端第二接脚设在高压端接脚座的侧端,分隔板垂直设置在中空架筒上,各分隔板之间形成绕线槽,在高压端接脚座与最靠近高压端接脚座的分隔板之间的中空架筒上设置有隔线板,该隔线板与高压端接脚座之间形成隔线槽,隔线板与最靠近高压端接脚座的分隔板之间形成第一绕线槽。
所述高压端接脚座的上端面设有V形入线导槽。
所述高压端接脚座的上端面设有X形入线导槽。
所述高压端接脚座的上端面为平面。
所述分隔板和隔线板均开设有导线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在高压端接脚座与最靠近高压端接脚座的分隔板之间的中空架筒上设置有隔线板,该隔线板与高压端接脚座之间形成隔线槽,隔线板与最靠近高压端接脚座的分隔板之间形成第一绕线槽,高压电线的接入部分缠绕在隔线槽上,再经隔线板的导线缺口进入第一绕线槽,以隔线板的导线缺口作为起绕点缠绕第一绕线槽,再依次缠绕其它相应的绕线槽,采用这种结构的绕线架,高压电线的接入部分与缠绕第一绕线槽的缠绕部分之间隔有隔线板,避免了互相接触,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避免产生短路情形,提高变压器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一种变压器特殊绕线架,包括中空架筒5、低压端接脚座6、高压端接脚座2、高压端第一接脚1、高压端第二接脚8和若干分隔板4,所述低压端接脚座6和高压端接脚座2分别设置在中空架筒5的两端,高压端第一接脚1和高压端第二接脚8设在高压端接脚座2的侧端,分隔板4垂直设置在中空架筒5上,各分隔板4之间形成绕线槽12,在高压端接脚座2与最靠近高压端接脚座2的分隔板4之间的中空架筒5上设置有隔线板3,该隔线板3与高压端接脚座2之间形成隔线槽10,隔线板3与最靠近高压端接脚座2的分隔板4之间形成第一绕线槽11。所述分隔板4和隔线板3均开设有导线缺口13。
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端接脚座2的上端面9设有V形状的入线导槽7,入线导槽7还可以为X形状或其它形状。入线导槽7的作用是在接入高压铜线时,高压铜线可沿入线导槽7接入隔线槽10,使得高压铜线不易发生位移而磨损,从而提高变压器的稳定性。
所述高压端接脚座2的上端面9也可以为平面,设为平面可使变压器的结构更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创慈磁性元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创慈磁性元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00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