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热能量积算仪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00052.3 | 申请日: | 200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14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常文飞;彭兆斌;胡逢亮;潘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艾科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7/16 | 分类号: | G01K17/1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永忠 |
地址: | 528200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热 能量 积算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热能量计量仪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对系统热交换量进行积算的冷热能量积算仪。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冷热能表由流量传感器、进口温度传感器、出口温度传感器、具有AD转换功能的中央处理器、显示模块、通讯模块和电源组成,中央处理器输入端连接流量传感器、进口温度传感器、出口温度传感器组成流量脉冲数、进口温度传感器阻值、出口温度传感器阻值多通道模拟信号采集回路,中央处理器将采集的模拟信号经过计算处理,由显示模块和经通讯模块进行通讯传送。由于单片机内的AD转换器一般是8位或10位,精度较低,而中央处理器输入端直接与流量传感器和进、出口温度传感器输出端连接,则需要两个AD转换器,因而提高了制造成本,也难以满足其高精度要求。由于流量传感器是采用机械式转子流量计,转子置于流体的通道内,容易被管道中的污垢杂物阻塞,影响计量精度,甚至无法计量,并造成转子磨损及维护困难等问题,而且,当小流量时其误差大、精度低。也有采用超声波流量计,虽然对介质的成份或杂质没有严格的要求,但其价格太高。现有一些冷热能表其温度测量采用带有运算放大的模拟电路,往往会造成较大的温度漂移、测量精度低、制造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高稳定性、智能化并且安装使用方便的冷热能量积算仪。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冷热能量积算仪,包括流量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AD转换模块、LCD显示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中央处理模块、电源模块、报警输出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安装于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的温度传感器的阻值并计算出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AD转换模块用于对流量检测模块的输出值与温度检测模块的输出值进行处理并输入到中央处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根据输入值对能量进行积算并通过LCD显示模块进行显示,存储模块用于保存所有温度、流量、能量以及有关工程参数,通信模块用于进行远程通信,报警输出模块用于对流量、温度出现异常时输出报警信号,所述流量检测模块接有电流信号型电磁流量计;在所述AD转换模块与温度检测模块和流量检测模块之间设有电子转换开关,该电子转换开关在中央处理模块控制下,能在温度检测与流量检测之间灵活切换;所述通信模块采用485或M-BUS总线传输进行组网,实施远程管理。
所述AD转换模块采用16位高精度、低温度漂移的AD芯片。
本实用新型流量计算原理:通过对出水管道的出口温度、进水管道的入口温度及管道瞬时流量进行实时测量,并按照热力学能量计算公式,对使用冷量或热量进行累积。
所述流量检测模块能检测4—20mA电流信号型的电磁流量计。
所述AD转换模块采用16位高精度、低温度飘移的AD芯片,测量精度高,同时通过中央处理模块控制高速电子转换开关,能在温度检测与流量检测之间灵活切换。
所述通讯模块可采用485或M-BUS总线,能够外接上百个节点,通过节点将数据及时上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在中央处理模块外面设有16位高精度、低温度漂移的AD转换模块,并且在AD转换模块与温度检测模块和流量检测模块之间接有由中央处理模块控制的高速电子转换开关,能在温度检测与流量检测之间快速、灵活切换,从而,节省了一个AD转换器,降低了制造成本,简化了制造工艺,大大提高了系统检测精度。
(2)由于本冷热能量积算仪中流量检测模块是检测电流信号型的电磁流量计,该流量计的测量通道是一段无阻流检测件的光滑直管,管内不装有机械运动部件,管内流体基本上不会被阻塞,使本冷热能量积算仪处于高稳定度的工作状态中。
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在智能楼宇内的制冷和采暖计量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原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艾科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艾科电子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00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