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稀贵有色金属多模中间浇铸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99848.1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48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剑雄;杨尚平;刘剑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39/02 | 分类号: | B22D39/02;B22D35/04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 云 |
地址: | 650093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色金属 中间 浇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稀贵有色金属的浇注装置,属于金属浇铸工具。
背景技术
稀贵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浇铸不同种类的锭坯,如电解阳极板、成品锭等。由于稀贵有色金属产量低,锭坯体积小重量轻,迄今为止、其生产企业仍然采用手工单一锭坯的传统模式逐一进行浇铸。传统手工浇铸模式不仅生产效率低、难以解决定量浇铸问题,而且在浇铸过程中,热辐射和飞溅的液态金属往往会对浇铸者造成伤害。从而严重影响生产,并导致锭坯的最终质量难以保障。近年来,随着稀贵有色金属产量的不断增加,上述矛盾显得尤为突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稀贵有色金属多模中间浇铸器,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安全可靠,与自动浇铸机结合可便捷地实现稀贵有色金属的自动定量浇铸,同时也避免了浇铸过程中热辐射和飞溅液态金属对浇铸者造成的伤害。
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本特定几何形状的多模中间浇铸器带绝热保温内衬,内腔设置有一系列与浇铸口对应的横隔板,横隔板与中间浇铸器内壁围成了多个容积相等的定量浇铸横隔间;每个浇铸横隔间对应设置一个浇注口。所述的定量横隔板中部有一段低于浇注口5mm~10mm的定量极限边缘。该定量极限边缘低于定量标准金属液位1mm~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所述多模中间浇铸器,可以方便地实现稀贵有色金属的同时自动多模定量浇铸;由于该多模中间浇铸器专为稀贵有色金属全自动浇铸机而设计,无需浇铸人员直接手工浇铸,完全避免了浇铸过程中热辐射和飞溅液态金属对浇铸者造成的伤害。该稀贵有色金属多模中间浇铸器定量控制简单方便、安全可靠,所浇铸高质量稀贵有色金属电解阳极板保证了后续电解工序的高效与节能。本实用新型在稀贵有色金属冶金行业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并能给稀贵有色金属冶金行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依次表示:定量横隔间1、横隔板2、中间浇铸器3、浇注口4、定量极限边缘5、金属液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多模中间浇铸器拥有多个浇铸口4,每个浇铸口4都对应一个由横隔板2与中间浇铸器3内壁所围成的独立浇铸定量横隔间1,中间浇铸器3内部设置有一系列与浇铸口4对应的横隔板2,横隔板2与中间浇铸器3内壁围成了多个容积相等的定量浇铸横隔间。可根据铸模的具体个数来确定浇铸口4和定量横隔间1的数量,通常以3个~20个为宜。通过上述多个浇铸口和横隔间,可同时浇铸多个金属锭坯,从而极大地提高稀贵有色金属的生产效率。由于中间横隔板2的高度低于中间浇铸器的入口边缘,加上多片中间横隔板2对所注入金属液柱的破分作用,因此避免了液态金属注入中间浇铸器时的飞溅。
本实用新型多模中间浇铸器的定量控制过程是这样的:当熔融态金属液6被逐渐倾注入多模中间浇铸器3时,首先被注满的是位于多模中间浇铸器中部的1个~3个定量横隔间1,之后继续注入的熔融态金属液体没过横隔板的定量极限边缘5,流入左右两侧的定量横隔间1,并逐一将后续的定量横隔间1注满。当多模中间浇铸器中的所有横隔间均被注满时,其中熔融态金属液6的量尚未达到定量标准的下极限值。继续注入金属液体,并使金属液面高过横隔板的定量极限边缘5大约1mm~2mm,以保证处于各定量横隔间1中的液态金属相互连通。此时多模中间浇铸器中熔融态金属液体的量正好处于定量标准的上、下极限值之间,且该金属液面的高度由一组熔融态金属液位检测器实测后上传给主控计算机。在主控计算机的控制下,停止向多模中间浇铸器中继续注入液态金属。然后开始倾转盛有定量标准液态金属的多模中间浇铸器。在液态金属尚未流出任意浇铸口时,已经倾转一定角度的横隔板将多模中间浇铸器中的液态金属等量地分隔开,之后通过各自的浇铸口将每一个独立横隔间中的液态金属注入已经准备好的模具中。
本多模中间浇铸器结构简单,操作安全可靠,可便捷地实现稀贵有色金属的自动定量浇铸,同时也避免了浇铸过程中热辐射和飞溅液态金属对浇铸者造成的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998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