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经济的水面栽培植物浮床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92130.X | 申请日: | 200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02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卢进登;陈红兵;曹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C02F3/32 |
代理公司: |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丁齐旭 |
地址: | 430062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经济 水面 栽培植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自然水域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设计,特别是一种简易经济的水面栽培植物浮床
背景技术:
当今,人工生物浮床的良好综合效益使之成为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生物浮床技术利用生态学原理,通过水中栽培高等植物,重建和恢复水生生态系统。人工生物浮床上的植物都使用无土栽培技术,因此作为浮床的基材必须具有质轻、一定的机械强度和一定的浮力,同时还要保证能承载浮床上的植物根系能深入水下,正常生长。
当前国内现有的构建方式主要包括:(1)人工蛭石袋栽培。(2)泡沫板栽培。(3)竹排固定栽培。这三种方式目前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广泛,但各自也存在着缺陷。
中国专利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ZL200520095824.8),主要用竹子通过人工捆扎形成竹排浮床,它的外框和内部都是用竹子构成,栽培筒捆在内部的竹子上。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专利技术捆扎过程复杂,需要大量的竹子,需要大量人工进行捆扎施工,成本高,不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竹排浮床虽是用天然竹材,但大小不一、景观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在水面栽培植物的简易经济型浮床,该浮床材料廉价易得、加工简单、成本低,可多次重复使用且具有无二次污染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它主要用具有浮力的杆件材料捆扎成框架,四周用插入水底的桩柱浮动固定在水面上,或者用桩柱将具有浮力的杆件材料平行地浮动固定在水面上,在框架内或者是在平行浮力杆件之间用一对或多对绳索平行连接起来,在每一对绳索上连接多个栽培筒,多个框架或多个平行浮力杆件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一排或多排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
所述的浮力杆件是竹竿、木杆、两端封闭的塑料管、橡胶管、金属管。所述的绳索是尼龙绳、塑料绳、麻绳。
本实用新型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的长度为1~20m,宽带为0.5~2m,为便于管理多排浮床,每两排浮床之间留出0.5~5m的间隔。
所述的栽培筒是竹筒、塑料筒,孔径1-5cm,高为1-10cm,在其上设有上下两排穿绳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明显的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浮力杆件材料少,容易施工安放,拆卸回收后易于保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框架式的浮床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行杆式的俯视图。
图3,是图1和图2的绳索处纵向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塑料绳固定塑料筒的简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排浮床在水中固定的示意图。
其中1----浮力杆件,2----绳索,3----栽培筒,4----桩柱,5----捆扎绳,6----穿绳孔。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看出本实用新型它主要是用具有浮力的杆件(1)材料捆扎成框架,四周用插入水底的桩柱(4)浮动固定在水面上,或者用桩柱(4)将具有浮力的杆件(1)材料平行地浮动固定在水面上,在框架内或者是在平行浮力杆件(1)之间用一对或多对绳索(2)平行连接起来,在每一对绳索(2)上连接多个栽培筒(3),绳索(2)的连接应使栽培筒(3)垂直于水面,多个框架或多个平行浮力杆件(1)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一排或多排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
本实用新型施工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将栽培筒(3)用绳索(2)一个一个串联起来,再将浮力杆件(1)按框架式或平行式用桩柱(4)浮动固定在水面上,将带有栽培筒(3)串联好的绳索(2)连接在框架内或浮力杆件(1)内,绳索的连接应使栽培筒垂直于水面,多个框架或浮力杆件连接起来就形成水面栽培植物的浮床。
本实用新型施工完成后,将已育好的植物苗栽培到栽培筒内。栽培时,可以在植物靠近根部的茎上缠上一定的海绵或稻草,以防植物从竹筒内掉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学,未经湖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921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