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扭杆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91406.2 | 申请日: | 2008-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59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凤云;许鹏;王希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俞 鸿 |
地址: | 430056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车辆零件,具体涉及一种扭杆。
背景技术
目前扭杆包括旋转杆和推动杆,旋转杆和推动杆之间由旋转杆曲线段、直连段和推动杆曲线段连接组成。如图1所示,扭杆在扭角较大时,在旋转杆和旋转杆曲线段连接处由于应力集中过大,容易出现断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扭杆扭角较大时,内应力小不易断裂的扭杆,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扭杆,它包括旋转杆和推动杆,旋转杆和推动杆之间由至少两段光滑曲线连接,其中与旋转杆光滑连接的曲线的曲率半径大于旋转杆和推动杆之间距离的一半。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旋转杆和推动杆之间采用多段光滑曲线连接,同时与旋转杆光滑连接的曲线的曲率半径大于旋转杆和推动杆之间距离的一半,这样当扭杆扭转时,旋转杆和旋转杆曲线段连接处的应力大大减小(以某φ6扭杆为例,改进后应力集中处由1450MPa降到1250MPa),从而增加扭杆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扭杆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扭杆I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扭杆II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扭杆III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旋转杆1和推动杆2之间由三段光滑曲线连接,其中与旋转杆光滑连接的曲线段3的曲率半径大于旋转杆和推动杆之间距离的一半。过渡曲线段4和与推动杆光滑连接的曲线段5的曲率半径小于旋转杆和推动杆之间距离的一半。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旋转杆1和推动杆2之间由两段光滑曲线连接,其中与旋转杆光滑连接的曲线段6的曲率半径大于旋转杆和推动杆之间距离的一半。与推动杆光滑连接的曲线段7的曲率半径小于旋转杆和推动杆之间距离的一半。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与旋转杆1光滑连接的曲线段8的曲率半径大于旋转杆和推动杆之间距离的一半,曲线段8与过渡直线段9连接,过渡直线段9与过度曲线段10(第二曲线段)连接,过度曲线段10与推动杆2之间连接第二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1与第过度曲线段10(第二曲线段)连接。过度曲线段10的曲率半径小于旋转杆和推动杆之间距离的一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914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蓄电池的安装结构
- 下一篇:金属蚀刻焊接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