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锚杆静压桩凹入式封桩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90639.0 | 申请日: | 200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84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勋;张重喜;李文祥;郭洪韵;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4 | 分类号: | E02D5/54;E02D27/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23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压 桩凹入式封桩 节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桩节点,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锚杆静压桩加固建筑地基的封桩节点。
背景技术
目前,比较常见的基础加固处理方法是通过基础预埋或后植的锚栓与反力架、千斤顶等压桩设备,将桩段从压桩孔(木模成孔)处压入地基土中,然后将桩与基础形成整体,使桩基与基础共同承担上部荷载,达到阻止或减少沉降。而桩与基础形成整体,一般是桩压入基础面下一定深度后,用微膨胀混凝土封闭压桩孔部位以及基础上预置的倒喇叭口作用的后浇部分;或桩压至基础面,将锚栓与封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相连接并通过凸出基础面的整浇混凝土进行封桩,从而使其与基础形成整体,但都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压桩孔尺寸较小,造成脱模困难;且加大湿作业工作量;或封桩部位比基础面高出150~200mm,室内净高减少,影响使用功能。
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如果存在不足时,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严重的会发生坍塌,因此地基基础加固处理中锚杆静压桩的封桩尤为重要,需要创新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结构合理、不占用基础以上空间的封桩节点,使桩基与基础形成整体共同承担上部荷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锚杆静压桩凹入式封桩节点,该封桩节点无须占用基础以上空间,减少了湿作业工作量,不脱模,提高了预制化程度和施工速度,操作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由钢套筒和钢盖板组成。采用钢盖板与钢套筒作用在于通过焊接在钢盖板的底座、肋板和钢套筒的内壁,使桩与基础能共同承担上部的荷载,达到了设计加固目的。
钢套筒呈园筒状,外壁焊锚固钢筋,内直径大于锚杆桩(10-15mm),钢盖板的底座直径小于钢套筒内直径(10-20mm)。钢盖板的底座上焊4块肋板。
基础施工时,预埋带锚固筋的钢套筒,钢套筒上口平基础面;基础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时,将锚杆静压桩从钢套筒内压入地基土中,桩压至基础面下一定深度,然后将预制好的钢盖板放入钢套筒内与锚杆桩桩顶顶紧,钢盖板平或低于基础面。将钢盖板的底座、肋板与钢套筒内壁焊接,形成封桩节点。焊缝质量检查合格后,即达到封桩的目的,使桩与基础共同承担上部荷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施工简单合理,原理可靠,施工便捷,施工速度快,减少了湿作业工作量,并节约了成本。钢盖板与预埋钢套筒焊接完成后,桩与基础能共同承担上部的荷载,达到了设计加固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锚杆静压桩凹入式封桩节点钢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锚杆静压桩凹入式封桩节点钢盖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由钢套筒和钢盖板组成。其特征是采用钢盖板2与钢套筒1作用在于通过焊接在钢盖板2的底座2a、肋板2b和钢套筒1的内壁,使桩与基础能共同承担上部的荷载,达到了设计加固目的。基础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时,将锚杆静压桩从钢套筒内压入地基土中,桩压至基础面下一定深度,然后将制作好的钢盖板2放入钢套筒1内,并与锚杆桩桩顶顶紧,钢盖板2平或低于基础面下5或6或7cm;将底座2a、肋板2b与钢套筒1内壁焊接,焊缝质量检查合格后,即达到封桩的目的。
钢套筒1呈园筒状,在外侧壁焊锚固钢筋,内直径大于锚杆桩10或11或12或13或14或15mm,其作用在于取代木模,不脱模。在基础施工时,预埋焊接好锚固筋的钢套筒1
钢盖板2底座2a直径小于钢套管1内直径10或15或16或20mm;钢盖板2上设4块肋板2b,也可以根据受力的情况,设置6或8块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建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建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906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