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热水产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89430.2 | 申请日: | 200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59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惠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惠德 |
主分类号: | F24F12/00 | 分类号: | F24F12/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延喜 |
地址: | 510220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 产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既涉及空调设备,又涉及热水器设备的交叉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其中的热能交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热水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利用热学定律中的“逆卡诺米循环”的原理,对空调产生的热量进行排放的技术较为繁多,在国内外的专利数据库中也较为广见。
空调的热能转换技术中,利用自来水进行热排放既能对空调压缩机产生的热量进行排放,又能使自来水吸热升温,以便作为温水使用。但是,目前该领域的公知技术中缺乏全局考虑,一般仅考虑到空调热排放或者仅仅是产生热水的功能。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尤其是在使用中央空调的场合,如何有效地同时兼顾空调和热水器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热泵技术由于在内部换热的结构上由于只有一个内胆即只有一个热交换器,在出高温水的情况下,由于热交换器的水温过高,冷煤介质不能顺利散热降温,必然会导至冷煤介质的温度过热,空调的压缩机会电流超载而死机。因而,尽管某些专利技术中已经述及一个可观的理论数值,但实际使用中热泵技术的水温很难超过65度,同时热泵没有可以适用的冷风,只是单一的用电来加工热水。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的诸多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热水产生装置,利用空调排放的热量在较短时间内使自来水制冷/沸腾;
为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冷/热水产生装置,作为空调的蒸发装置/冷凝装置接入冷媒介质循环通路中以产生冷/热水,包括至少一个水箱,各水箱之间用水管串联连通;每个水箱内置至少两个供冷媒介质流通进行散热的毛细管,同一水箱内的毛细管之间通过冷媒管并联连通,相邻两个水箱之间的冷媒管串联连通;一水箱连通水源,另一水箱连通一外置的储水装置。
水源所接入的水箱为冷媒介质流经的最后一个水箱,以使水箱间构成的水流方向与空调的冷媒介质流通方向相逆设置。
所述储水装置内设有水位探测器,当水位满时产生一个可识别的电信号,可供外部的其它电路识别以进一步应用。
水源所流经的最后一个水箱的出口处设有水温探头,实时产生标识温度数值的电信号。而用于与水源连通的水箱与水源之间串接有水流量自动调节阀,该自动调节阀与所述水温探头电性连接,以使水温探头获得的水温与水流量之间保持对应关系。
所述水管在其任意位置串接止回阀以防止水流逆向回流。
用于与水源连通的水箱与水源之间串接有过滤器对水流进行过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多个水箱利用流水对水箱内的冷媒管进行热交换,由于冷媒介质环行至水箱内时,分路进入多个毛细管,而多条毛细管能很好地与流水进行热传递,实现了制冷/制热的可能;进一步通过使流水方向与冷媒介质循环方向相逆,可使流水水温依次迅速降低/增高,最终当流水从最后一级水箱流出后,可使水温低于室温/高于100摄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冷/热水产生装置的空调冷热水器混合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揭示一种空调冷热水器混合系统,本系统是在传统的空调结构的基础上的改进,包括用冷媒管连通成环路的压缩机1、冷凝装置(2,3)和蒸发装置(41,7,42,5)共三部分,冷媒介质首先在压缩机1中进行压缩,获得较高的温度,可达115摄氏度,流经冷凝装置(2,3)进行散热,散热后的冷媒介质的温度将大幅降低,继而进入蒸发装置(41,7,42,5)进行雾化吸热后,重新进入压缩机1,以此不断循环,在不同的冷媒管段完成对空气制冷和制热的功能。
该冷凝装置(2,3)包括热水产生装置2和空调传统技术中的冷凝器3,两者可择一使用或配合使用。
该热水产生装置2包括若干级水箱21,22,23,24,25和一个储水装置8,如图1中示出5级水箱21,22,23,24,25,各水箱21,22,23,24,25之间使用水管进行串联连通,处于图1最下端的水箱21与水源连通,该水源一般使用自来水源,最上端的水箱25则通过水管与储水装置8连通,储水装置8使用保温水箱,以便使水温尽量保持恒定。水流从图1最下端的水箱21进入,至图1最上端的水箱25输出至该储水装置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惠德,未经李惠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94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