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撬装式油井产液动态连续称重仪在审
申请号: | 200820187230.3 | 申请日: | 2008-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70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刘仲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仲锋 |
主分类号: | G01G17/04 | 分类号: | G01G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山东省济南市华能路19号留***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撬装式 油井 动态 连续 称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油井产液量进行动态称量的装置,属于油井产液量称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井产液是指水及原油的混合物,精确计量产液量,是精确计量油井原油产量的关键。油井产液由于含气不易排出,人工计量难度大、不能实时计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油井产液称重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气液分离、动态连续称重功能并且运输方便的撬装式油井产液动态连续称重仪。该称重仪能消除由于油井产液中含气造成的假体积而带来的测量误差,能够精确计算出油井的产液量,并通过软件自动计算原油产量。
本实用新型的撬装式油井产液动态连续称重仪采用以下技术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撬装式油井产液动态连续称重仪包括撬体、罐体、气液分离器、进液管、排液管和称重装置,罐体安装在撬体上,罐体的顶部设有排气管,罐体内上部安装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与进液管连接,进液管上安装有进液阀门和过滤器,气液分离器下面连接有雨淋式漏斗,罐体内在雨淋式漏斗的下方安装有称重装置,罐体上在称重装置以下位置安装有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罐体的底部设有排液管和排污管,排液管上安装有排液阀门。
称重装置由连为一体的两个盛液翻斗、支座、称重传感器和基板组成,两个盛液翻斗通过转轴安装在支座上,支座安装在基板上,支座的底部安装有称重传感器,基板固定在罐体的内部。
罐体的下部安装有温度控制装置。
排液管上并联有一条安装有辅助泵的支管。
本实用新型为撬装式整体结构,结构紧凑、安装方便,便于搬运移动及现场安装,具有气液分离、动态连续称重功能,自动化程度高、计量精度高(±3%)、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具有远程及现场自动计量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称重采集软件的基本原理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称重采集软件的数据分析流程图。
图中:1、撬体,2、温度控制装置,3、罐体,4、气液分离器,5、压力表,6、排气管,7、进液管,8、盛液翻斗,9、转轴,10、上液位传感器,11、支座,12、基板,13、下液位传感器,14、进液阀门,15、过滤器,16、排液管,17、排液阀门,18、排污管,19、称重传感器,20、雨淋式漏斗,21、排液支管,22、辅助泵,23、观察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撬装式油井产液动态连续称重仪主要包括撬体1、罐体3、气液分离器4、进液管7、排液管16和称重装置。罐体3安装在撬体1上,罐体3的顶部设有排气管6,罐体3内上部安装有气液分离器4,气液分离器4与进液管7连接,进液管7上安装有进液阀门14和过滤器15。气液分离器4下面连接有雨淋式漏斗20。罐体3内在雨淋式漏斗20的下方安装有称重装置,该称重装置由连为一体的两个盛液翻斗8、支座11、称重传感器19和基板12组成,两个盛液翻斗8通过转轴9安装在转轴9两端的两个支座11上,支座11安装在基板12上,支座11的底部安装有称重传感器19,基板12固定在罐体3的内部。称重传感器19把动态重量传输到称重仪表,称重仪表与计算机连接,传输至计算机中的称重采集软件。罐体3上在称重装置的盛液翻斗8以下位置安装有上液位传感器10和下液位传感器13,以保证原油液位在指定范围内,不浸没盛液翻斗8,也不会被抽空。罐体3的上部安装有压力表5。罐体3的下部安装有温度控制装置2,其内设有加热装置,可以实现手动或自动加热,用于给罐体3内称量后液体加热,保证产液的温度在指定范围内。罐体3的底部设有排液管16和排污管18。排液管16安装有排液阀门17,并在排液支管21上并联有一条安装有辅助泵22的支管(参见图2)。罐体3上还设有观察口23。进液管7、排液管16、过滤器15和辅助泵22都固定在撬体1上。
本实用新型的运行过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仲锋,未经刘仲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72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