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锂离子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87143.8 | 申请日: | 200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43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周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金平 |
主分类号: | H01M10/38 | 分类号: | H01M10/38;H01M10/40;H01M10/50;H01M2/3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 彬 |
地址: | 213144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属于动力电池领域,主要用于各种电动车。
背景技术
动力锂电池,其中主要正极材料为锂元素,锂元素是继氢和氦之后第三种最轻的元素,锂元素具有最低的负电动势,锂离子电池的化学反应对活性材料应力最小,这些特点是带来锂离子电池电压高,重量轻,质量密度和质量效率高的突出优势,所以说锂离子电池在各种动力电池中最具发展潜力。
在动力电池成组使用过程中,须使电池工作在合理的电压、电流、温度范围内。锂离子动力电池比铅酸电池、镍氢电池体积小,功率高,导致生热更多,所以有效的散热非常重要,由于动力电池组是由多个单体电池串并联而成,单体电池间的温度梯度会慢慢损害整个电池组的容量,当电池温度超过50℃时,充电效率和电池寿命都会大大衰减。
目前所有制造动力锂电池的常规结构都是将卷制好的电芯密闭在圆形或方形容器中,工作过程中电芯的散热仅靠内部空间的气体对流交换及极小部分的介质导热,实际待内部电芯的温度传递到外壳表面所测温度在50℃时,内部电芯的温度将在75℃以上,这种结构导致现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容量始终不能有效地散热问题,而导致不能做大容量(只能在10Ah左右)。即使有些厂家能将容量做大,将会导致温升得不到解决而使电池容量很快衰减,大大缩短了电池的寿命,甚至发生炸裂,得不偿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动力锂离子电池。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固定在绝缘框架上的正极板和负极板,正极板的上端具有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板的上端具有负极接线端子,并在绝缘框架设置有让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伸出的缺口,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具有相间排列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且正极片和负极片由绝缘隔膜隔开,所有的正极片均通过铆钉与正极板连接,所有的负极片均通过铆钉与负极板连接,绝缘框架上具有散热通风口。
负极片由两片石墨、一片铜箔以及焊接在铜箔下端一侧的镍片组成,铜箔夹持在两片石墨之间,焊接有镍片的铜箔下端作为负极耳,并在该负极耳上开有让铆钉穿过的孔。
正极片由两片磷酸铁锂、一片铝箔以及焊接在铝箔上端一侧的铝片组成,铝箔夹持在两片磷酸铁锂之间,焊接有铝片的铝箔上端作为正极耳,并在该正极耳上开有让铆钉穿过的孔。
绝缘隔膜由两片PP塑料和一片PE膜组成,PE膜夹持在两片PP塑料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将原来的卷制式极片改成了叠制式极片,极片的长度大大缩短,使极片上的载流体(铜箔或铝箔)由原来较长极片的电流流过较长的载流体会发热很快改成较短的极片流过极短的载流体使发热极慢极少。此外,整个壳体分解成三部分,两侧部分作为正极板和负极板,分别连接中间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用绝缘隔膜隔开,然后三部分组装成电芯后融合为一体,正极片和负极片既是导流体又是导热体,分别将电流和热量直接传递给正、负极板上,再通过绝缘框架上的散热通风口将热量及时地散发出去,有效地解决了电池内部的温升问题,并解决了大容量高功率电池的接线柱问题,采用本实用新型制作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可以从几安时一直做到几百安时都没问题,成本低,效果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的B—B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图8为图6的C—C剖视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负极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左视图;
图11为图9的D—D剖视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极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左视图;
图14为图12的E—E剖视放大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负极片的主视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F—F剖视放大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正极片的主视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G—G剖视放大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隔膜的主视图;
图20为图19的剖视放大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铆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密封固定框的主视图;
图24为图23的I—I剖视放大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金平,未经周金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71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电视用天线底座
- 下一篇:可提高亮度的大功率LED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