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砂粒旋流聚集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86919.4 | 申请日: | 2008-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22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国;吴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二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38 | 分类号: | C02F1/38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4213江苏省宜兴市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砂粒 聚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城市污水、工业污水预处理的砂粒聚集器,特别是一种砂粒旋流聚集器。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工业污水预处理时常用减速搅拌机搅拌污水,使污水及砂粒在沉砂池中预沉,然后用吸砂泵提升到砂水分离器分离污水中的砂粒。现目前国内泵站砂粒预处理设备体积大,砂粒分离率低。如在城市污水、工业污水水处理工艺中不先预处理污水中杂物(垃圾、袋、纸、卫生巾、砂)先期分离,将影响后续工艺的正常运行,严重的后果是影响设备的正常寿命。而现有装置中,还没有结构简单的,用于砂粒分离的先期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砂水分离率的砂粒旋流聚集器。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砂粒旋流聚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内腔的圆柱形壳体,壳体上部设有回流水出口,壳体下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回流水出口口径大于出水口口径;壳体中上部还设有与进水管连接的进水口,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和壳体轴线形成的平面之间呈一夹角。所述夹角为直角。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夹角为直角。由此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进水的旋流速度,从而提高砂水分离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壳体的回流水出口内还紧贴地设有一中空的圆柱形内壳体,内壳体下部延伸至进水口平面以下。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改进,壳体上部外缘以及内壳体中部外缘通过法兰连接,由此可以便于卸下并清洗壳体,以防污染物堵塞后影响砂粒旋流聚集器正常工作。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经工程实践证明,砂粒聚集器安装在砂水分离机的上部,通过管道将输砂泵抽吸上的砂粒进行洗粒、水与有机物的分离,大部分砂粒与有机物将落至砂水分离机的料斗内,剩余的约95%的有机物和约93%的泵压污水回流至进水渠道内。具体而言,具备以下三处优点:1、采用砂粒聚集器砂水分离率高。2、节材——砂水分离器可以大大减少体积,耐冲击峰荷水量。3、使用后整个砂水分离设备占地面积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砂粒旋流聚集器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砂粒旋流聚集器,包括带内腔的圆柱形壳体1,壳体1上部设有回流水出口2,壳体下部设有出水口3,所述回流水出口2口径大于出水口3口径;壳体1中上部还设有与进水管4连接的进水口5,进水管4与所述进水口5和壳体1的轴线形成的平面之间呈一夹角。如图2所示,所述夹角为直角。壳体1的回流水出口2内还紧贴地设有一中空的圆柱形内壳体6,内壳体6下部延伸至进水口5平面以下。壳体1上部外缘以及内壳体6中部外缘通过法兰7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砂粒旋流聚集器安装在砂水分离机的上部,通过管道将输砂泵抽吸上的砂粒混合液进入砂粒旋流聚集器进行洗粒后是砂、水与有机物的分离,通过切线方向进水到砂粒旋流聚集器,砂水混合液在其内部离心运动,大部分砂粒根据砂粒混合液不同的密度差,砂粒落至砂水分离机的料斗内,由于该装置中的上出水回流管比下出水管径大,砂粒混合液中大部份砂粒通过砂粒旋流聚集器下出水管径重力流进砂水分离器,剩余的约95%的有机物和约93%的泵压污水回流至进水渠道。砂粒聚集器全部采用耐腐蚀、耐磨性能高的3Cr13制造。
城市污水及工业污水预处理过程通过该装置后,可以减轻后道处理工作量,减少污水处理设备体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砂粒旋流聚集器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份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二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二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69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