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感温头套管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86318.3 | 申请日: | 2008-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79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 发明(设计)人: | 郑寿永;张起云;黄圣祥;贺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K1/16 | 分类号: | G01K1/16;G01K1/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忠辉;姚姣阳 | 
| 地址: | 21502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感温头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中的温度采集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感温头套管,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市场上所普遍销售的家用空调来说,其内的蒸发器感温头套管用铜管制作,在感温头套管固定感温头1的时候需要采用一个额外的卡簧2来进行辅助加固,即图1所示。
但是,这个附加的卡簧的存在,其首先会增加原本已经繁多的空调整机零件数量,在生产过程中增加装备的操作步骤和组装难度。同时,传统卡簧独有的结构特点会导致感温头与铜管内壁的接触面积减小,使得感温头灵敏度下降,不利于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感温头套管。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感温头套管,包括感温头套管本体,其中:所述感温头套管本体的侧壁上分布有“凵”字形的开口,开口之间构成可动区域,可动区域内凹形成簧片,簧片与侧壁之间构成容纳夹角。
进一步地,上述的感温头套管,其中,所述的簧片与侧壁形成的容纳夹角的角度为15~90°。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感温头套管,其中,所述的簧片与侧壁连接处设有加强筋。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感温头套管,其中,所述的簧片有两片,分别相邻分布在感温头套管本体的侧壁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用本实用新型后,能保证感温头稳定安放在感温头套管本体内。同时,依赖于簧片与侧壁形成的容纳夹角,确保了感温头与感温头套管本体内壁的充分接触,有效收集温度参数。更为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簧片与感温头套管本体为一体化设计的整体,不会增加额外的部件。并且,其加工简单,安装方便,可在业内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感温头套管是使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 感温头 2 卡簧
3 感温头套管本体 4 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4所示的感温头套管,包括感温头套管本体3,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感温头套管本体3的侧壁上分布有开口,开口之间构成可动区域,可动区域内凹形成簧片4,簧片4与侧壁之间构成容纳夹角。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的制造过程十分简便,仅需要在侧壁进行适当的剪裁,形成类似于“凵”字形的开口构造,然后将此“凵”字形的开口构造内凹即可形成簧片4,即如图3所示。
进一步来看,由于簧片4在实际使用中起到一个夹持的作用,其作用力需要通过簧片4自身的倔强系数来产生。为了让簧片4贴合不同类别的感温头1,簧片4与侧壁形成的容纳夹角的角度为15~90°,由此能够让簧片4以最佳的角度配合感温头1进行固定。
同时,考虑到簧片4与感温头1接触时其作用力大多集中在簧片4与侧壁的连接处,为了提高感温头套管本体3的整体使用寿命,亦同时为了保持簧片4的夹持作用力不至于衰弱,簧片4与侧壁连接处设有加强筋。并且,通过多次实验对比发现,加强筋可以根据感温头1的类别不同而设置有多组,提高整体的牢固强度。
再者,为了进一步提高感温头套管本体3对其内部容纳的感温头1的加持作用力,簧片4可以设有两片,分别相邻分布在感温头套管本体3的侧壁上。由此,呈现一个多方位的加持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大致如下:首先将簧片4进行一定程度的内凹,形成容纳夹角,即如图3所示。随后,如图4所示将感温头1塞入感温头套管本体3内,簧片4恰好抵在感温头1上,对其进行加持固定即可。
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能保证感温头1稳定安放在感温头套管本体3内。同时,依赖于簧片4与侧壁形成的容纳夹角,确保了感温头1与感温头套管本体3内壁的充分接触,有效收集温度参数。更为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簧片4与感温头套管本体3为一体化设计的整体,不会增加额外的部件。并且,其加工简单,安装方便,便于在本领域内推广使用。
当然,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63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电脑激光粉尘仪
 - 下一篇:基于SPI协议的智能变送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