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iPLC拐型信号电缆插头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84987.7 | 申请日: | 2008-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86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航;邰圣平;刘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自动控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1/11 | 分类号: | H01R11/11;H02G15/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旭东 |
| 地址: | 210003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iplc 信号 电缆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控制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iPLC拐型信号电缆插头。
背景技术
目前通用PLC产品的信号接入多采用前排独立端子配接进线的方法。这样虽有配线灵活的优点,但实施工作量较、出错概率较大,相对综合成本相对较高,尤其是在信号集中的场合特别突出。
另外使用前排电缆插头接入信号也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法已在一些国外大品牌的中档PLC产品上有应用,但基本都采用垂直面电缆出线方式。在这一方式下为方便操作紧固螺栓、固定电缆插头,电缆与插头的结合部必须保留很大的空间来放置专用电缆插头,这样的电缆插头很不利于结构上的安排。
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方便接插、方便固定,同时考虑到外形美观,结构合理并且适应于MB系列iPLC等各种因素,经过多次改进,最后设计定型MB iPLC拐型信号电缆插头。
2、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螺栓、螺栓孔、引线槽,引线槽与螺栓孔不相交,引线顺引线槽后与引线槽成直角。
PLC的控制模件(插件)在通常情况下多采用垂直安装,其前排信号线均为向下引出。而固定插头的简便方法是用两枚螺栓分别在其上下与模件相连,这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插头下方的固定螺栓在操作时与向下引出的信号线发生冲突(电缆线盖住了螺栓的操作面,使得紧固螺栓很不方便),现行的方法多为加大电缆线的转弯半径,留出操作空间,或将电缆插头上留出操作孔(这种方法加工难度很大)。为适应于MB系列iPLC整体外形美观,信号电缆既方便接插又可便捷的固定的要求,克服电缆有相当的韧性不宜定型的因素,采用两次成型的方法塑封电缆插头:先将焊接在插头上的引线向横侧方向拐,再向下90度拐让出紧固螺栓的操作面定型,将定型后的电缆及插头放入内模一次低温成型,这样即固的了形状也保护了引线,经过测试确认没有断线、短路和表皮破损现象后,放入外模,二次高温注塑成型。
3、有益效果
使用拐型信号电缆配线在成本上与传统的独立端子配线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而在时间上是大大的节省了。
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生产,拐型信号电缆配线更适应于现代科技发展的节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两个或者多个螺栓以及螺栓孔。引线槽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确保引线槽与螺栓孔不相交,以防止螺栓对引线产生破坏。引线顺引线槽后与引线槽成直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自动控制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自动控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49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R 导电连接;一组相互绝缘的电连接元件的结构组合;连接装置;集电器
H01R11-00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开的连接位置用来或可能用来使导电部件互连的各连接元件,例如:由电线或电缆支承并具有便于与某些其他电线;接线柱或导电部件;接线盒进行电连接的装置的电线或电缆端部部件
H01R11-01 .以其连接位置之间导电互连的形式或安排为特点区分的
H01R11-03 .以各连接元件上连接位置的类型或以连接位置与导电部件之间的连接类型为特征的
H01R11-11 .由电线或电缆支承并具有便于与其他电线、端子或导电部件连接的装置的电线或电缆端部部件或抽头部件
H01R11-12 ..终接于环、钩或叉的端接片
H01R11-16 ..终接于焊头或插座的端接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