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用凳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83946.6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85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苏哲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哲谦 |
主分类号: | A47C4/02 | 分类号: | A47C4/02;A47C13/00;B65F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31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椅凳。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椅子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具,广泛使用在各个场合,学生在校上课,工作人员上班无不需要用到椅子,椅子可以供人们休息之用。椅凳是椅子中结构最为简单的一类,通常由凳面以及与凳面固定连接的支架构成,支架起到固定支撑凳面的作用,该类椅子具有小巧,轻便,易于搬移的特点。
在中小学中,经常会有在操场上集中开会或是搞活动的情况,此时学生们通常会搬着自己的椅凳去操场集合,在搞活动的期间,不能随意离开自己的座位,而有时会带上一些食物食用或是纸张记录,产生的废纸、果皮等都无处可扔,只能随意丢于操场上,造成一次活动结束后,操场成了垃圾场,需要安排学生打扫或由学校清洁人员打扫,一方面浪费人力物力,另一方面给学生养成一个随意丢弃垃圾的习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两用凳,使用该种凳子,可避免在户外活动时垃圾随意丢弃,保持活动场地的干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用凳,包括一凳面及一支架,所述支架为一锥台形或圆台形构成,其中间开有一空腔,该空腔内设有一内置筒,所述支架的上端面与所述凳面下端面经一可拆卸结构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为锥台形或圆台形构成,使得支架放置于地面时较为稳固,支架内部开设有空腔,该腔内放置一个内置筒,作为收集垃圾使用的垃圾桶。使用时,只需将连接在支架上的凳面拆卸下来,此时垃圾可以直接放入内置筒中,然后盖上凳面,凳子可继续正常使用。当内置筒中的垃圾收集满时,则可以将内置筒提出,然后将垃圾倒掉。而支架与凳面分开时,支架可单独作为垃圾筒使用,凳面可以作用坐垫使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凳面为双层结构,上层为软垫层,其下层为硬板层,所述硬板层内嵌设有复数个磁铁,所述支架的上端面上覆盖有与所述凳面下层硬板层内磁铁吸合固定连接铁片,构成所述可拆卸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的设置,其上层为软垫层,该软垫层可以是按摩垫、竹席垫、药垫等等,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其下层为硬板层,在硬板层内嵌入多块磁铁,与支架上端面上的连接铁片磁性吸合连接,构成两者之间的可拆卸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的顶端设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卡合凹槽,所述凳面下端面上设有一与所述连接部配合的凹陷,该凹陷内环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合凹槽配合的凸起,两者卡合固定构成所述可拆卸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置筒的近筒口处设有手提把。所述手提把的设置,使得内置筒的取出更加方便。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凳子的支架内部开设一空腔,该空腔内设有内置筒,支架与凳面通过一可拆卸结构连接,在户外活动时,垃圾可以丢至内置筒中,防止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发生,保持场地的干净整洁;平时在室内时,可将凳面拆下,支架作为垃圾筒使用,而凳面作为普通的坐垫使用;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支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支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内置筒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凳面的仰视图。
其中:1、凳面;2、支架;3、内置筒;4、软垫层;5、硬板层;6、连接铁片;7、连接部;8、卡合凹槽;9、凹陷;10、凸起;11、手提把;12、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两用凳,包括一凳面1及一支架2,所述支架2为一圆台形构成,其中间开有一空腔,该空腔内设有一内置筒3,内置筒3近筒口处设有手提把11,所述凳面1为双层结构,上层为软垫层4,其下层为硬板层5,所述硬板层内嵌设有3个磁铁12,所述支架2的上端面上覆盖有与所述凳面1下层硬板层5内磁铁12吸合固定连接铁片6,构成所述可拆卸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哲谦,未经苏哲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39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