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微波牵引治疗床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83347.4 | 申请日: | 200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43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何永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永正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A61N5/02 |
代理公司: | 安阳市智浩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智和 |
地址: | 4550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微波 牵引 治疗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领域。
二:背景技术:
目前,微波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已有应有,它利用微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在短时间内使一定剂量的微波辐射到达人体的深层组织,产生热能,消灭病菌,加快受照射部位新陈代谢的过程,增强人体组织修复与再生能力,与其他治疗手段共同作用达到治疗功能性疾病的目的。但现有的微波治疗仪功能单一,影响了其推广应用。牵引床也有应用,它利用机械外力牵引腰椎,放松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即韧带,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疼、急慢性腰肌劳损等症状,由于其纯属物理治疗手段,疗效受到限制。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设计一种既可方便地牵引患者腰椎,又可同时对其腰部适当部位进行微波辐射治疗的新型医疗器械,牵引治疗与微波透热治疗共同作用,使治疗更科学,疗效更显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床体上固定着床板滑道,活动床板通过柱面高幅同床板滑道相连,活动床板由牵引电机驱动在床体上前后移动,牵引电机一端铰结于床体上,另一端绞接在床板滑道上,床体的前端镶有牵引操作面板,内置牵引微电脑,将患者用绑带分别固定在床体和活动床板上,操控牵引操作面板上的相应按钮、按键,可方便地对患者进行牵引治疗;床体内侧固定着跑车滑道,微波跑车可在跑车滑道上前后移动一定距离,使以螺钉固定于微波跑车上的微波发生器和微波发射器对准患者微波辐射治疗部位,微波跑车上镶有微波操作面板,内置微波控制微电脑,操控微波操作面板上的相应按钮、按键可对正进行牵引治疗的患者同时进行微波辐射治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既可单独对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疼、急慢性腰肌劳损等疾病的患者进行牵引治疗,对患有某些功能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微波辐射治疗,也可同时对患者使用牵引疗法和微波透热疗法,达到良好的综合治疗效果,解除痉挛、止痛消炎作用更为显著,而且牵引安全可靠、辐射定位准确、外形美观大方、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控快捷、维修简便。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是牵引操作面板示意图。
图5是微波操作面板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与工作情况。床体1上固定着床板滑道7,活动床板2通过柱面高幅同床板滑道7相连,活动床板2由牵引电机6驱动在床体1上前后移动,牵引电机6一端固结于床体1,另一端连接在床板滑道7上,床体1的前端镶有牵引操作面板4,内置牵引微电脑12,将患者用绑带系统3分别固定在床体1和活动床板2上,绑带要拉紧扣好,不能松动。按牵引操作面板4上按钮14至“通”的位置,接通电源,操作按键15进行预置设定、按键16设定牵引时间、按键17设定间歇时间、按键18设定牵引力,以上均可点动按键20和24调节输入十和输入一,然后按住牵引键21,活动床板2开始移动牵引,患者感受到牵引时应改为点动进行,牵引治疗过程中患者感到不适或紧急情况,应迅速按动红色的按钮25实现急退,使活动床板2复位,解除牵引。还可操控按键22对预置设定进行存储,使用按键23进行参数选择,应用按键26读取参数。牵引治疗完毕,操作按钮14至“断”的位置,关闭电源,解开绑带系统3让患者休息片刻后离开。床体1内侧固定着跑车滑道9,微波跑车8可在跑车滑道9上前后移动一定距离,使以螺钉固定于微波跑车8上的微波发生器10和微波发射器11对准患者微波辐射治疗部位,微波跑车8上镶有微波操作面板5,内置微波控制微电脑13,如需对患者进行微波辐射治疗,按下热疗键19,让患者暴露热疗部位,操控微波操作面板5上的相应按键27或28对微波功率向上或向下调节,按动按键29和30分别调节治疗时间的分和秒,然后按下按钮32的启动键,当微波输出指示灯31亮,显示已有微波输出,可对正进行牵引治疗的患者同时进行微波辐射治疗,使治疗更科学,疗效更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永正,未经何永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33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