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性滑轨的安装辅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81949.6 | 申请日: | 2008-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79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侯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43/04 | 分类号: | F16C43/04;F16C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 静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滑轨 安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性滑轨的安装辅具装置,特别提供一种可辅助线性滑轨装填滚珠及安装轨道的辅具装置。
背景技术
线性滑轨广泛的应用于工具机或是各式量测机具上,由于线性滑轨的运动所产生的摩擦力较小,故最小的移动单位准确且电力消耗也伴随降低,另外,线性滑轨的材质适于热处理,精度安定、机械性能佳,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由于线性滑轨为一种极精密的机具,因此,在安装时必须谨慎注意,避免在安装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撞击及振动,以防止将来使用时产生极大的误差及增加后续校正作业的不便。
现有的线性滑轨在装填滚珠及对接组装轨道时具有许多不便,由于滑动块及轨道之间的滑槽所形成的空间仅能容纳滚珠的体积,因此,滚珠在装填时必须谨慎对应方能填入,当滚珠装填作业完成后,再将滑动块整体对接组装于轨道上,但是,此种安装方式不易且耗费工时,降低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性滑轨的安装辅具装置,其可便于使用者将滚珠装填于滑动块及轨道之间,有效提高安装效率,另外,也可同时便于使用者将滑动块流畅地对接组装于轨道上。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性滑轨的安装辅具装置,包括:一对接轨体,其两侧各具有一第一辅具滑槽;以及一装珠轨体,其成型于所述对接轨体的一端,所述装珠轨体具有两个摆臂及一折板,所述两个摆臂由所述对接轨体的一端相对地延伸成型,所述两个摆臂各具有一第二辅具滑槽及一转折部,所述两个第二辅具滑槽分别对应所述两个第一辅具滑槽而成型,所述两个转折部分别成型于所述两个摆臂与所述对接轨体的一端的相接处,所述折板设置于所述两个摆臂的末端之间,且所述折板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个摆臂的内侧,所述折板具有两个折边及一内折部,所述两个折边成型于所述折板两侧与所述两个摆臂的末端相接处,所述内折部成型于所述折板的中间处,所述装珠轨体供滚珠装设于滑动块及轨道之间,同时,所述对接轨体使滑动块安装于轨道上而避免滚珠掉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折板向内凹折时,会同步牵引两个摆臂相对向内摆动,这样,可形成一前端较为窄小的尖状结构体,当滑动块跨设于装珠轨体上时,滑动块的滑座滑槽与摆臂的第二辅具滑槽会形成一较大的开口,其可供使用者流畅的进行滚珠装填作业。
2、将对接轨体对接于轨道上,当滑动块完成装填滚珠的作业后,可沿着第二辅具滑槽滑移至第一辅具滑槽上,最终再滑移至轨道上,这样,可简易便捷的完成线性滑轨的组装。
3、装珠轨体可便于使用者将滚珠装填于滑动块及轨道之间,另外,对接轨体也可同时便于使用者将滑动块流畅地对接组装于轨道上,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同时具有装填滚珠及对接安装轨道的功能,这样,可有效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性滑轨的安装辅具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性滑轨的安装辅具装置的收合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滑动块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性滑轨的安装辅具装置安装于轨道的安装示意图(一);
图6为滑动块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性滑轨的安装辅具装置安装于轨道的安装示意图(二);
图7为滑动块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性滑轨的安装辅具装置安装于轨道的安装示意图(三);
图8为滑动块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性滑轨的安装辅具装置安装于轨道的安装示意图(四)。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对接轨体
11 第一辅具滑槽
2 装珠轨体
21 摆臂
211 第二辅具滑槽
212 转折部
213 侧缝槽
22 折板
221 折边
222 内折部
23 指拨块
231 凸条
232 连接板
24 斜伸板
241 内凹空间
3 滑动块
31 滑座本体
311 滑座滑槽
32 端盖体
4 轨道
41 轨道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精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19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耐硫催化剂重整含硫烃
- 下一篇:结合BTLA的人类单克隆抗体及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