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打包器的压带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81739.7 | 申请日: | 2008-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56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游陈秀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3/18 | 分类号: | B65B13/18;B65B13/2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包器的压带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为公知钢带打包器部分组合的立体图,公知打包器是至少包含有一组设有受刻块的底座1、一固定座2、一组设有打痕块的刻切组3、一顶掣杆组4、一压释杆组5及一拉带杆组6,该底座1上设有该固定座2,该固定座2内组接有该刻切组3,而该刻切组3还与该顶掣杆组4相组接带动,另,该固定座2并与该压释杆组5相枢接,而可供压抵一钢带,该压释杆组5一侧还与该拉带杆组6相枢接,借由扳动该顶掣杆组4并带动该刻切组3,使设置于该刻切组3及该底座1间的钢带,可受该刻切组3的打痕块及该底座1的受刻块相互压合,并固定于一体,而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重点相关的主要是在于,该刻切组3底侧是与该底座1相平行。
虽公知打包器可借由该刻切组3压抵该钢带,并使该钢带可进一步相互扣合,但,该刻切组3其底侧是平行于该底座1,而于压抵该钢带时,致使用者所需耗费的力气增加,造成使用者的疲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公开一种打包器的压带结构,可先以刻切本体的前端压抵住一穿设于该打包器内的铁皮带,然后再整个平整压抵住,达到还稳固压抵效果,并减少使用者所施加的力量,提高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打包器的压带结构,该打包器主要是包含有一底座,该底座于其前侧向前延伸设有一枢接块,而该底座上方至少设有一刻切单元,该刻切单元是包含有一具有一容槽的固定座、一组接于该容槽内的顶掣杆组及一一端与该顶掣杆组相组接并容设于该容槽内的刻切组件,同时,该刻切组件是包含有一刻切本体,该刻切本体侧边向前延伸设有一穿设于上述容槽的枢接件,而该枢接件还与该底座的枢接块相枢接,而使该刻切本体对应该底座的一侧具有一倾斜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提供的打包器的压带结构,可先以该刻切本体的前端压抵住一穿设于该打包器内的铁皮带,然后再整个平整压抵住,而可达到还稳固压抵效用,且减少使用者体力,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钢带打包器部分组合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打包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打包器部分分解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打包器其底座及刻切单元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打包器的部分组合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打包器其第一规格片的前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打包器的使用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规格片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该打包器100是包含有:
一底座10,其上方一侧设有一承压槽11,该承压槽11中间设有一受刻块12,该受刻块12旁侧横向延伸设有一贯穿该底座10的贯孔13,同时,该底座10前侧平行向前延伸有一枢接块14。
一刻切单元20,设于该底座10上方,且其包含有一固定座21、一顶掣杆组22、一刻切组件23及一勾带件24,其中:
该固定座21,上方设有一盖体211,且该固定座21后方设有一轴接块212,而该固定座21中间具有一纵向贯穿的容槽213,且该固定座21于该容槽213上段位置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组接孔214,同时,于该容槽213及该轴接块212间枢接有一压抵块215,又,该固定座21底侧于前方设有一与该容槽213相连通的穿槽216。
该顶掣杆组22,设于上述的容槽213内,并与该组接孔214相枢接,且其包含有一杆体221及一连动片222,该杆体221前端具有一凸抵缘2211,该凸抵缘2211中间设有一枢接孔2212,该枢接孔2212旁侧轴向向外延伸设有一卡抵块2213,而该连动片222设于该枢接孔2212旁侧,并可受该卡抵块2213带动,且其具有上下排列的一连动卡孔2221及一枢孔2222,该连动卡孔2221套设于该卡抵块2213外,同时,该组接孔214、该枢接孔2212及该连动卡孔2221以一轴杆223相穿设枢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元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17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